娄底八小扩建教学楼工程独立基础基坑、桩基础承台编制单位:娄底市星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审核:编制日期:二O—三年七月一日第一章、编制依据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三章、施工技术方案第四章、安全、环境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第一章编制依据一、施工合同二、娄底八小扩建教学楼施工图纸三、地质勘探报告编制依据,主要标准、规范:1、《建筑地基与基础施工验收规范》(GB50202-2002)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3、《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4、《工程测量规范》(GB50203-2002)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7、《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第二章工程概况、工程建设概况建设单位为娄底市第八小学,工程地点位于八小西北待建区,东面为学校田径场,南至学校大门入口,北面临石玉街,西面临旁冲路。工程主要功能和用途为小学教学工程,供教师办公及与学生学习。二、工程设计概况1、建筑设计特点本工程位于娄底市涟钢青山家属区,总建筑面积,共五层,建筑高度米,室外设计地坪标高分别为和。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建筑结构类别为3级,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2、结构设计特点主体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形式:教学楼1-8/D-A轴为独立基础,9-16/D-A轴为人工挖孔现浇砼灌注桩基础、桩承台(共计19个),抗震按照7度要求。三、施工条件1、工期要求开工日期2013年5月28日,竣工日期2013年10月26日,总工期150天。2、场地情况施工用地现场已达到“三通一平”标准,具备施工条件,场内有排水系统。3、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结合场地地层岀露和勘察结果,该场地为白垩系上统戴家坪组和石炭系船山组灰岩的交接处,属新井坳向斜IV区新城紧闭构造带,亦未见有全新活动断裂的出现,属构造稳定区。地质勘探勘探点为局部勘探,地质实际状况需开挖后方可确认与地质勘探报告是否相符。4、气候情况娄底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主要特点: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水量比较丰沛,雨水集中,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的特点,中等雷击区.主要风向:冬季多为北风和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10月份以后昼夜温差最大可达到12°C°11月15日之后进入冬期施工。冬期施工天数为121天,至3月15日结束,冬期日平均气温为C。4月份干焊少雨,气候温和,适宜施工。最低气温在5C以上。5月份及10月中旬为施工的黄金季节,日平均气温25C,昼夜温差小,雨时少且雨量小。7月15日至8月15日为雨季,降雨集中,雨量大。雨水大的年份可能出现连续数日暴雨的情况,施工时必须在施工工序安排和施工措施上给予充分的考虑。7、8月份温度最高可达到39°C。5、机械供应情况机械:施工机械和机具由公司设材部按施工计划供应。6、劳动力供应情况各技术工种人员均可满足施工需求,在某些需要大量施工人员的阶段,可直接到劳务市场雇佣劳动力来满足需求。四、本工程施工特点及关键问题1、拟建工程为学校,对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安全防护等要求较高。2、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工程的特殊性和业主的要求决定了该工程严格的质量标准,本工程以学生学习为主,如何通过严格的过程控制、程序控制和环节控制,把该工程建造成为一流的精品工程,实现业主要求的质量目标,是本工程最核心的任务。3、施工难度大:1、地质报告1-9/D-A均为红砂岩岩层,岩层硬度较高开挖困难,9-16/D-A均为强风化红砂岩回填砂填土,土质松散。2、场地狭小施工机械施工无法全面展开。3、场地狭小石方及土方的堆放需要转场处理。第三章基坑开挖技术方案一、施工准备1、根据规划局提供的基点确认施工现场标高、独立基础及基础承台角点。2、施工场地清理、最大化利用现场堆放石方及土方。3、夜间照明根据现场开挖要求,进行合理布置。4、确认天气情况,尽量安排在天气较好的时段开挖。二、独立基础基坑开挖技术方案1、独立基础基坑表面为回填土约20cm,球场为18cm混凝土及10cm稳定层。2、独立基础基坑表面挖出后即进入红砂岩中风化岩层(中风化夹杂强风化,强风化比例较小),PC200挖掘机经反复试验对红砂岩进行开挖,因红砂岩中风化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