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文学常识复习VIP免费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文学常识复习_第1页
1/3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文学常识复习_第2页
2/3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文学常识复习_第3页
3/3
文学常识1、《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编纂开始于清代乾隆年间,历时15年,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2.经、史、子、集是指什么?经部:指儒家学说。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其中,《周礼》《仪礼》《礼记》合成“三礼”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二十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后来,加上《清史稿》,又有“二十五史”的说法。均为纪传体史书,这些史书通常被视为“正史”。在正史之外,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唐代刘知几所著的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着《史通》等也有很大影响。子部: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如《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类别包括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类。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集部: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凡历代作家的散文、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收录个人作品的称为“别集”,如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欧阳修的《欧阳文忠公文集》。收录众人作品的则称为“总集”。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梁朝萧统编的《文选》。《全唐文》、《全唐诗》也是比较着名的总集。3、六艺:即《诗》、《书》、《礼》、《易》、《乐》和《春秋》。由于《乐经》不传,于是又变为《五经》。4.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最初是由南宋朱熹编辑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发挥。5.“前四史”为《史记》(西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西晋陈寿);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编写体例有“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等。“三通”指的是中国古代专门叙述典章制度沿革的历史著作《通典》(唐代杜佑)、《通志》(宋代郑樵)《文献通考》(元代马端临)。6.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教九流”指的是:“三教”:儒家、道教、释(佛教),是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九流”:指的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九家学术流派:儒家、道家、兵家、农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法家。7、《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语录的儒家经典着作。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强调“礼”和“仁”的学说。8、《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集中地体现了孟子的思想。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被尊称为“亚圣”。孟轲是继孔子之后先秦儒家学派的又一代表人物。9、《老子》反映的是道家的思想。春秋时期老子在《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而“道法自然”。因此老子主张一切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战国时期的庄周是继老子之后的又一重要的道家学者,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10、《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集,是研究商周时代社会政治的原始资料。11、《春秋》开启了私人着史的先例,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因其言辞隐晦、表达简约,许多学者为其着文诠释,其中最着名的为《春秋》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12、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春秋》。它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13.《左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较为详备、议论精辟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作者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双目失明。叙事有“详而博”的特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文学常识复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