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农村民情考察日记关于农村民情考察日记1月30日多云今日是农历年二十七,再过两天就是大年三十。家家都劳碌着打算过年,村里喧闹起来。我站在村委会门囗,看着匆忙而过的村民和时常传来的打趣声、嬉笑声,为村民能过个祥和、欢乐的春节而兴奋尤其是返乡务工人员的归来使这个僻远、寂静的山村充溢活力,真让人兴奋。我兴奋着同时也思索着:第1页共10页农业产业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选择适当的产业发展模式是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农夫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如何帮助**村找出一个符合**村实际状况的产业发展道路,是我所焦虑的问题。经过40余天对192户村民走访了解,**村基本状况为:**村属石芫乡较僻山村,全村共10个村民小组,散落在前后相距6公里的狭长山谷中,全村共有农户246户,人口1150人,其中劳力461人,常年在县域外务工人员276人,占总劳力59%,在村外县域内务工人员118人,占总劳力25%,外出务工人员合计394人,占劳力总数461人的85%,村里常住人口基本为留守老人和儿童。村现有农田第2页共10页555亩,山地11800亩,全年人均收入1400元左右,主要为外出务工人员寄回收入。村经济以自然经济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蔬菜和少量甜叶菊,山地主要为工业林业及少量油茶、毛竹,农产品主要为自产自用,商品活动较少。**村主要冲突在于留村劳力太少,劳力缺乏成为**产业发展和结构...11月16日星期三多云见阴起床闹钟把我叫醒了,窗外透出光亮,这是我们第六组在桑植县瑞塔铺镇鸟儿岭村“进村入户”的其次天。站在户主刘老师的院子里,享受着乡村早晨的安静。从这里可以第3页共10页看到整个村落,蜿蜒的水泥路伸展到各家各户,村民大都住上了楼房院前的'一幢新居已经建好了第一层,这是刘老师的女儿女婿用打工赚来的钱修建的,安排修建三层,两个刚成年的儿子一人一半,他们建好房子以后,接着回福建打工。回想起昨晚刘老师说十年前修房子时,建筑材料全靠马队驮运,使我对“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有了更深切的相识。今日,村干部将陪伴我们访问贫困户,我有些怀疑:“这里条件很好呀,怎么也有贫困户呢?”陈支书告知我,村里有几户孤寡老人,因为家里没有劳动力,还是很贫困的。我们步行到了今日访问的第一第4页共10页户,这是一栋原来六、七十时代的老木房子,木质窗格镂空着“卐”字格,窗格中心位置是一颗五角星,木房子一排四间,彰显着当年的些许辉煌,而如今,它趴在一片砖瓦洋房中却显得特别寒酸。房檐下杂乱堆放着几只南瓜、一堆红薯,还有一架许久未用了的石磨,悬挂着的竹竿上晾晒着几件已经洗得褪了色的衣服。交谈中,我们了解到户主见奶奶已经82岁了,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丈夫早年去世,与至今尚未成家的弱智儿子相依为命,现在主要生活来源是家里不多的田地,自己的农村社保和来自各方面的救济。了解到状况后,几位同学纷纷慷慨解囊,为老人捐第5页共10页了几百元钱,让老人家添点御寒衣被,买些生活日用品。对于我们送上的慰问金,户主的儿子始终不好意思接,村支书才把慰问金放到了他的手里。其次户贫困户是82岁的王奶奶,儿子早逝,王奶奶身体倒还健朗,耳聪目明,生活基本能够处理。交谈的过程中,始终向我们道谢叨念着我们的到来,让她感到了后辈的温情。当我们和王奶奶合影的时候,王奶奶说她的旧帽子不好看,坚持要摘下帽子才和我们一起照相,好可爱的一位老奶奶!接连又去了两家贫困户,都是因为年老无子、身体残障方面的缘由致贫,我们为贫困户都送上了慰问金,钱不第6页共10页多,希望能表达我们的一份心愿,体现社会的温情。整个走访花了近三个小时,一路上,我们谈到现在的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留守老人越来越多,许多老人面临着负担重、收入低、精神生活单调家庭氛围缺失、医疗保障不足、平安隐患多等等问题。在鸟儿岭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以领到55元的农村养老保险,可以享受乡镇医院住院全免费的农村合作医疗,镇里也正在修建敬老院,这些举措,让我们看到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正在渐渐解决,我信任,通过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肯定能够实第7页共10页现农村留守老人安度晚年的愿望。5月6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