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前两首诗。2、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常识和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运用品析诗歌的方法,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重难点学习】运用品析诗歌的方法,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第一课时【自主预习】1、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自由朗读、默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2、查资料了解作者、乐府诗、曲的相关常识。(1)曹操,字,(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2)马致远,号,(朝代)戏曲作家。与、、并称“元曲四大家”。(3)乐府诗:乐府,原来是汉武帝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是可以的诗歌,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4)曲,是一种文学体裁,可以配乐朗诵,曲有和,即指曲调的名称和乐曲的调式,曲牌规定了曲子的、、、。曲牌名就是曲,俗称“”,是曲的音乐普式。3、给加点字注音碣石()澹澹()山岛竦()峙()萧瑟()贾()浅草才能没马蹄()啄()堤()藤()4、思考:《天净沙·秋思》中,富有特征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富有情味的画面。假设你身处这样的情境中,会有怎样的感受?5、朗读背诵诗歌。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有感情。【聚集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1、朗读《观沧海》,小组探究本诗围绕哪个字来写的?这首诗写了哪几个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2、认识元曲这种文学样式。3、小组探究:《天净沙•秋思》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拓展延伸】根据《天净沙•秋思》展开想象,写一般描述性文字,内容不要增删,顺序可调整,字数在150字左右。【小结】各小组总结本课学习的知识点【作业布置】1、背诵《观沧海》和《天净沙·秋思》2、《观沧海》中表现诗人豪迈气概和博大胸襟的句子是:,。3、《观沧海》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其中“”字统领下文。4、《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5、“断肠人”指的是:“秋思”指的是:第二课时【自主预习】1、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自由朗读、默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2、查资料了解作者、律诗的相关常识。(1)王湾,(朝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2)白居易,字,晚年自号,(朝代)伟大的诗人,他有“”和“”之称,著有,代表作有、、。(3)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一共有句,每句五个字的称为,每句有七个字的称为,律诗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第一联为,第二联为,第三联为,第四联为,每首的第二、三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3、思考:《钱塘湖春行》描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4、朗读背诵诗歌。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代诗歌的方法:注意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五言诗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拍)、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由两个学习小组分别把第2、3题预习结果写在小黑板上,课堂展示预习情况,背诵情况先由对子相互检查,教师在检查集体背诵。【聚集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1、朗读《次北固山下》,小组探究: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次北固山下》颔联描述什么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什么样的感受?2、任选一个角度品析《次北固山下》的颈联3、《次北固山下》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朗读《钱塘湖春行》,分别概括四联的主要内容。5、小组探究赏析《钱塘湖春行》颔联和颈联,总结诗歌情感。【拓展延伸】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将《次北固山下》的颔联与颈联所描绘的画面画下来,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作简要的解说。【小结】各小组总结本课学习的知识点【作业布置】1、背诵后两首诗。2、《次北固山下》中有三组对偶句,请依次写出。3、《次北固山下》的颈联脍炙人口,请你说说它广为流传的原因。(从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或情感入手)4、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说一说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