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卷第3期1997年3月京《0禾,{j绰y中国内麓杂志ChinaJournalofEndoscopy\VoL3No.3Jun.1997一神经内窥镜的临床应用·综述·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1i)i)034)杨新建综述王象昌审捉⋯应用于神经外科可以但,:。因当时技术不成熟,一直难于推广.光导纤维问世以后,内窥镜技术显著改善,近十几年里在神经外科领域内的应用日趋活跃,本文就有关方面的进展简述如下。1神经内窥镜的发展史在本世纪初,Dandy[“.Mixter[,Pumam[。通过神经内窥镜电烧脉络丛或第三脑室造痿治疗脑积水。当时内窥镜的外径粗大.照明差.缺乏合适的手术器械,故手术刨伤大,死亡率较高(可达15%),一直难于广泛使用。1960年Hopkins透镜系统使内镜技术发生革命性的改变,使制造外径小,亮度高的内镜成为可能.70-80年代Grifith[,等成功地用神经内窥镜治疗颅内血肿、脑室肿瘤、脑囊性肿物等病变,充分体现了其刨伤小的优势.60年代光导纤维技术的诞生,出现了可曲伸的纤维神经内窥镜,其外径在2cm以内,扩展了内窥镜的适应征,福岛和ClueIs]最早将其用于颅内病变的诊断。80年代中期以后,神经内窥镜发展更为迅速,配套器械逐渐显微化,内镜同立体定向、导向B超、超声手术刀、激光等技术相融合,使微小实性肿瘤的切除成为可能J。Auer[于1988年正式提出了“内窥镜神经外科学”(EndoscopicNeLlrosurgery)的概念,标志着一项新的神经外科分支学科的确立。2神经内窥镜及其辅助设备2.1神经内窥镜神经内窥镜包括硬质内窥镜和纤维内窥镜两大类,硬质内镜由光纤系统、冲洗通道和操作通道三部分组成·,其中冲洗通道被分隅为冲入和吸出两个独立的通道,手术操作通道一般较宽大,直径可达2~3ram,可通过活捡钳、显微剪、激光光导纤维等手术器械,内镜外鞘一般小于8ram,否则会造成脑组织和小血管的损伤.现在国际上较常用的硬质内镜的外鞘多·18度,长度为20~30era,硬质内窥镜的优势在于视野和手术通道宽敞,操作方便。软性纤维内窥镜又称为可屈性纤维内镜H1.相当于血管镜,内镜头靖物镜可弯曲.具有光纤导光及冲洗系统,不具备操作通道,但园其自由曲伸,极大地扩.大了工作范围,故主要用于诊断性检查。2.2内镜的导向和稳定系统神经内窥镜的导入方法有3种:立体定向技术、术中B超扫描_4·10.“和自动牵开器固定直接导入法。B超导入法操作方式是B超探头固定于颅骨,通过骨孔以5~10MHz的频率扫描,得到即刻和直接的影象,使导入的方向与视觉保持一致,尽可能地减少了手术’刨伤¨;但这种导入方式需要特殊的内窥镜及B超设备,故限制了其推广和使用,神经内窥镜与立体定位系统结合,构成窥镜立体定位(EndoscopicStereo—taxy)~。通过定位系统测得靶点三维坐标.术中内窥镜固定导向系统,并按坐标导入内镜。可确保定位准确,缺点是操作不方便,活动范围小。直接导入法,是将内镜通过自动牵开器固定于手术床,影像学粗糙定位,直接导入内镜,优点是活动度大,操作较灵活,但定位相对粗糙.适用于表浅或体积较大的病灶,目前国际上应用较成熟的有Greenberg,Yasargil和Marburg等自动牵开器2.3辅助设备显微剪和显微钳用于活检,切除肿物或异物,球囊导管用于囊肿造瘘和脑室造瘘LI的扩大,术中出血可通过双极,单极,或激光止血,超细激光纤维用于烧灼,气化,切割组织,在内窥镜手术中必不可少。超声刀与内镜结台可切除肿瘤或较硬的血凝块,最新的动态数字捡影脑室成像(Dynamicdigitalsubtractionventficu.1ography)可以观测捷径手术后的脑脊液循环情况。此外,内镜可与摄像系统相接,供术中电视监测和教学讨论之用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第3期橱新建.苷:抻蛀内毫麓的临索应甩3神经内窥镜的临床应用神经内窥镜手术历史较短。随着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和临床经验的逐步积累,神经内镜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3.1内麓治疗脑积水神经内窥镜治疗脑积水历史最长。EspinasseIlJ于1912年最早通过内镜电灼脉络丛治疗脑积水.但当时由于器械水平较差而遭到失败,荷被脑脊液分流手术所代替,近年来神经内镜技术的不断改进,内镜再次成为治疗脑积水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最经典的当敷第三脑室造瘘术,即第三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