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通过半年多的学习、实践、反思,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对新课程的认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本课设计的最大的特点是力求体现新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教材分析:在体育课程标准中,为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五大学习领域目标中设立了心理健康学习领域,以发挥体育的多功能性,在初中阶段侧重于使学生了解和体验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初步学习用体育活动的方法改善心理状态。针对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选择了学习领域四的心理健康目标,水平目标四,课题是《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共分为三部分:对健康含义的正确理解;身心健康的关系;体育运动对健康的影响。教材的第一部分:对健康含义的正确理解。阐述了健康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都良好的三维观。教材的第二部分:身心之间的关系。既从身体对心理影响的角度讲述身心健康的关系又从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影响的角度讲述身心健康的关系。教材的第三部分:体育活动对身体健康的作用。提出了“运动愉快感”的概念。作为体育活动促进心理健康的中间变量,“运动愉快感”是个体参加体育活动后所产生的满足、快乐舒畅、振奋以及积极参与的感觉,是一种最优化的心理状态。运动愉快感是坚持体育锻炼的主要动力;而缺乏运动愉快感,是学生放弃体育运动的原因。三、教学方法: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主体,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为中心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并尝试运用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快乐教学为主的教学策略。1、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本课的设计努力改变过去被动式,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主动式,发现式的学习方式。初一学生具备一定的感知能力和实践经验,根据这一特点,围绕“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进行学习,这样不仅掌握了知识点,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2、转变教师角色,创设民主平等的合作学习氛围。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过程。本课的设计力求体现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在教学方法上从过去强调“教”转变为强调“学”,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或“少教”,是为了学生自主学习。在师生关系方面,从决定应该学会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合作学习的朋友,因此,在本课设中积极应运选民主、平等、合作学习的氛围。整堂课的教学只题要求,不教方法,让学生采用讨论式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间评价。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课时教与学计划是教师理想中的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的需求及时调整,决不能为教案而教。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健康在心灵----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教学目标1、了解健康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健康观。2、了解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3、了解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健康的含义以及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体育活动对身心健康的益处教学过程课题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假如明天是教师节,为了报答老师的培育之恩,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了,给大家一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举手回答。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最多的就是祝你快乐、祝你健康,可见健康在人心目中是多么的重要。那么什么才算是健康,怎样才能健康,你又对健康了解多少,今天咱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有关健康的话题。教师展示教学目标(多媒体)一、什么是真正的健康(1)学生自己说说对健康的理解。(2)归纳讲解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教师展示健康的三维结构,进一步加深对健康的理解。)二、身心之间的关系。(1)教师提出疑问:(多媒体展示)同学们是身体健康重要还是心理健康重要,两者之间的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教师组织学生先讨论,然后谈谈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大家说的非常好,他们两个都很重要。比如:高血压患者表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