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分析二、教学目标三、课堂结构设计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一、背景分析1.1、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十节的内容,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重点: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运算。一、背景分析1.21.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情况分析:从知识基础方面来看,学生从知识基础方面来看,学生已经有了两个方面良好的基础,一是小学学过如何求已经有了两个方面良好的基础,一是小学学过如何求一个正数的平方与立方,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乘方的一个正数的平方与立方,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乘方的意义和记法,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二是学生刚学完有意义和记法,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二是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不久,具备良好的运算基础,对于准确理理数的乘法不久,具备良好的运算基础,对于准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缺点是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缺点是从小养成了重结果、轻过程的习惯,基础知识不够扎从小养成了重结果、轻过程的习惯,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计算准确性不够。对于与这类型运算实,计算准确性不够。对于与这类型运算易混淆。易混淆。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2)3(23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征,我制定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过程与方法: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情感与态度: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环节四感悟收获环节二探求新知环节一引入新课环节三巩固提高环节五课堂小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过程与方法: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情感与态度: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重点: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运算。难点: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11、环节一引入新课、环节一引入新课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你能把一张纸对折10次吗?如果可以把一张厚度为0.1毫米的纸折叠27次,其高度比一个半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你相信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过程与方法: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情感与态度: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重点: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运算。难点: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时间(小时)0.511.52…5n/2分裂次数1234…细胞数22×22×2×2…可记为2223…可读作二的二次方(二的平方)二的三次方(二的立方)…na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an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底数指数幂a·a·a·a·…·a=…·a=nn个个aann乘方的结果叫做幂提出问题:在an中,底数a表示什么?指数n表示什么?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