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发展裴玲军新课改以来,我本着“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在学习借鉴他山之玉的基础上,我在积极探索,努力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完善,努力探索实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转变思想,改变方法我对照“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以学论教”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以往课堂教学:总是担心学生学不明白,也不考虑学生真实的需求,在自认为好的教学情境下,精心设计导语,制作精美的课件,用心设计精美的板书,虽然课堂上也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影子,但他们仅仅是课堂教学展示中的陪衬,结果老师讲得声音沙哑,学生学得浮光掠影,养成“等、靠、要”的学习习惯。正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那句话“在课堂上不浪费一分钟,没有一时一刻不在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在教育人这件精细的工作中,再也没有比这种做法更为有害的了。”痛定思痛,认真学习、聆听校内、校外教学专家、教学精英的优秀教学观摩课、示范课后,我认真思考尝试改变方法,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尝试给学生留一些空白,由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基础知识,带着疑问组内互助解决,再在班级内交流、展示、解惑,期间我时而倾听、时而参与探究。蓦然间发现学生爱说啦,问题多啦,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教师牵着的线消失啦,一切在自然中生发。二、钻研教材,提高效率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在常规备课基础上,下大气力备学情,不猜测、不想当然,有效利用课堂40分钟。课堂上交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先学,或带着阅读提纲或直接自学交流知道了些什么,学生先对文本进行分析思考,出现问题,教师巡视中及时捕捉,做到心中有数,使下面环节做到有的放矢。如我在与学生学习《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时,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思路清晰,说明有序,浅显易懂,因而教学时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时点拨引导。导入课题时,我先让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然后再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将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相印证,看看有哪些异同,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撼。之后,再以小组合作填表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这样学生学起来有抓手更轻松,大约20多分钟,学生基本掌握大体内容,然后请学生用一段话回答课文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的设问:“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最后,我还应引导学生想一想: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使学生懂得: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在学生理清线索、理解内容之后,我又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让学生围绕“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特点和作用的”这一问题熟读精思、讨论交流。既引导学生注意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表达得很清楚,或表达得很生动;还要启发学生注意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认真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在学生充分理解、感悟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法之后,让学生自我总结学习收获,说一说通过学习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掌握了哪些表达方法等。本课教学之后,还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重面性,请学生运用掌握的说明方法仿写一个事物,从而实现读写的有效迁移。一堂课下来,师生在轻松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第三、激发兴趣,提高能力我根据新教材特点,在语文教学中,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线,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读、说、听、写”的能力。1.培养阅读能力,加强词句训练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我注重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