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困生》的心理微探象州县初级中学蔡明棉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不断推进,中小学教育凸现出一些热点话题,“学困生”一词,则成了热点话题中的热点,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特别是一名美术教师,对于这一热点问题,我亦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所谓“学困”,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而无法及时解决,经过长期积累而形成学习状态或心理状态。其形成受几种因素的影响。一、一些学生比较家庭,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卑心理,其为“一困”。二、很多学生很聪明,但在从小学到初中转折阶段,因为课程的增加和教师教育方法的改变等因素,增加了学习的困难程度,学习上遇到的小困难无法的到及时解决,长期积累形成“学困”,进一步产生厌学心理,其为“二困”。三、人是有个别差异的独立个体,在整个学生群体中,相比较下,智商自有高低,接受性知识的能力也就不一样,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成绩依然不突出,就觉得自己很笨,“绩”不如人,产生了自卑心理,从而放弃了学习,其为“三困”。四、在我们的学生当中,有很多人虽然成绩不是很理想,但不乏多才多艺的人才,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的多才多艺在家长和一些老师眼里,变成了不务正业,歪门邪。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和支持,尚失信心,无心学习,其为“四困”。对于“学困生”,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看法,而对于怎样转变他们,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奇招妙法,层出不穷。对此本人也有自己的看法。首先,有自卑心里的“一困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必然的,进而进行自尊、自强、自立教育,告诉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后完全可以改变家庭条件;其次,有效课堂教学和引导他们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二困生”不厌学,迅速提高成绩的有效武器;其三,对于“三困生”和“四困生”而言,我崇尚孔子老人家的“因材施教”,不赞成老师、家长在学生身上施加过多压力,而是从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和特长入手比如:我是一名美术教师,我就希望有美术天赋的学生学习美术,中然其他科目的成绩不理想,给他们一个选择学习的权利,给他们一个必须学习的理由,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总之,在教育过程中,学困生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教育面临的一个难题,有效的方法值得我们教师一起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