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Raphael(图为《西斯廷圣母》)文艺复兴三杰中最年轻的画家拉斐尔,只活了短暂的37年。但他留给后世的作品,一直被人们视为古典美术精神最完美的体现。安格尔称他是绘画之神。拉斐尔出生在意大利中部的马尔比诺城,后来他来到彼鲁基业,师从画风柔和的著名画家彼鲁基诺。他在21罗时画的《圣母的婚礼》(1504),既借鉴了老师又超过了老师,流畅的线条、优美的人物、形与空间的和谐以及纯净明丽的情调,都体现着他早熟的天才,并预示了他后来的发展。拉斐尔是西方美术史上最擅长塑造圣母形象的大师。他那一系列圣母像,把感性美与精神美和谐无间地统一起来,从而传达出人类的美好愿望和永恒感情。在他早期的名作《美丽的女园丁》(约1606)中,拉斐尔吸收了达·芬奇金字塔形的构图方式,以圆润流畅的线条把圣母、耶稣和圣约翰的优美形象和谐地组合起来,创造出充满人间气息的、亲切的"神的世界"。这一世界远离了中世纪的精神,它那纯洁、明朗、单纯、自然的情韵更接近希腊的精神。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就像人间的母亲一样,以其洋溢着温情的人性,打动了历代渴望美好生活和人间温暖的观众的心灵。作于他生命晚期的《西斯廷圣母》(1513),在保持以往圣母像那些特色的同时,又增添一种更加庄严崇高的意味,境界更为阔大,温柔的母亲兼有了人类保护者的气势。《座椅中的圣母》(约1516--1517)则在圆形画框内,创造出一种最为自然和谐的构图。平易近人、亲切自然是拉斐尔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他笔下,深刻的知识和精心的推敲全溶在用流利线条构成的轻松自如的艺术世界中,一切都仿佛是天性的自然流露,是一派天籁之声。在他无数后继者相模仿者那里,这种特色或多或少丧失了。或许,后代古典主义文艺理论家布瓦诺的名言"平易的诗,艰苦的写",在他身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他的画风,决非唾手而得。拉斐尔写信给一位贵人朋友,向他吐露了自己的创作方法"我坦率地告诉您,为了创造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我不得不观察许多美丽的妇女,然后选出那最美的一位作为我的模特儿。…由于选择模特儿是很困难的,因此在创作时,我还不得不求助于我头脑里已形成的和我正在搜寻的理想美的形象?这种态度,大约就是盛期文艺复兴意大利美术家共有的态度。纯粹的如实刻画,并非古典美术的特点。一位只活了37岁,却成为文艺复兴盛期最杰出的大师之一,他就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Raphael,1483~1520)。他的画风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这位绝顶聪明的年青画家和建筑师于1483年4月6日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在接受了父亲的启蒙教育后,跟随佩鲁吉诺学习绘画。他不仅继承了老师秀美、静雅的画风,而且还汲取了达·芬奇的庄严崇高女性之美的风格和米开朗琪罗强劲的雕塑感,以及威尼斯画派光润透明的色彩感。他博采众长,融汇贯通,形成了自己秀美、典雅、和谐、明朗的独特风格。他的最著名的作品是1512年~1513年间完成的壁画《西斯廷圣母》。这幅作品人物的处理、空间和色彩的安排都极为概括、鲜明。作品遵循着和谐、均衡的规律,画中略带忧郁的圣母怀抱圣婴是那样的端庄安详,朴素恬静,被誉为善和美的化身。另一幅《雅典学派》则以气势宏伟的构图,庄重鲜明的色彩,秀美典雅的人物形象令人叹为观止。这幅画荟萃古希腊、罗马和当时意大利的50多位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和社会名流于一堂,表现了艺术家对希腊精神的崇拜,对人类智慧的赞美,是古今壁画艺术中的登峰造极之作。拉斐尔短短一生创作了300多幅作品。他的艺术被后人尊为古典主义艺术的典范,不仅影响了以后的巴洛克艺术风格,而且对17世纪法国古典学派甚至对法国大革命后的新古典主义美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雅典学院》是一幅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和其他各种人物的群像。在这幅构图宏伟的作品中,杰出的拉斐尔把希腊、罗马、斯巴达以及意大利的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聚于一堂,巧妙地组织在宏伟的三层拱门大厅内。上层的人物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左)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右)为中心。一个以指头指着上天,一个则伸着右指指着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着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和亚里士多德的唯物主义。以他二人为中心,激动人心的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