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淮南十六小段传艳性别:女职称:小学高级教师学历:大专单位:淮南市第十六小学通讯地址:安徽省淮南市第十六小学电话:13956445763邮编:232001设计理念:以读为本,整体设计。将学生的理解和体会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凭借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教师的有效引领,并辅以情境创设,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真切地感受人物品质,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从容”“娇声”等词语的意思。3、在故事的情境中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时刻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做斗争的精神。难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能够在危机时刻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做斗争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外收集二战资料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什么内容?……[设计意图:质疑导入,既激发了学生探究课文的好奇心,又为理解课文做了铺垫。]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要求不多字漏字,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作上记号。2、学习生字新词。3、小组内分工朗读课文,互相评议。4、尝试归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设计意图:踏踏实实地读文,简简单单地概括,对课文内容进行的初步梳理,能更深层次地走进文本。]三、了解背景,探究原因。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1)问:从第一自然段你都了解了哪些情况?①时间,地点,人物。结合背景让学生利用资料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1②一家人做什么工作。“强盗”怎样理解。“秘密情报”可能会是怎样的情报?(2)指导感情朗读。2、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①概括主要内容。②师问:这个办法好吗?指导读出赞叹之情。③追问: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这是一个好主意?(绝密、绝妙、骗过几次)读出你的体会。④感情朗读。[设计意图:“秘密,绝密,绝妙”,这是几个特征明显而有活力的词语,抓住这些词眼读懂文本,在朗读训练中内化。字词教学跟朗读训练应该并驾齐驱。]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人物,他们是谁?板书:母亲儿子女儿2、伯诺德夫人为了保护绝密情报,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什么办法?(齐读相关语句)3、过渡:一天,德国军官突然闯了进来,并点燃了那半截蜡烛,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围绕着这半截蜡烛打响了。[设计意图:在回顾已学课文的基础上渲染气氛,让学生迅速理清思路切入对后文的理解,单刀直入,重点突出。]二、品读危机,体会品质。(一)默读课文,用心体会,你觉得读到哪儿你心里特别紧张,画下来,仔细体会。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二)生自读自悟[设计意图:注重感悟,注重体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读自悟,促进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使之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三)交流、汇报:1、品读母亲的机智。①根据学生汇报出示: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铁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②生谈体会。思考:你为什么紧张?读出你的紧张。③想象还会有什么后果?读出你的担忧。④小结过渡:一旦这半截蜡烛燃烧到铁管处,那后果会不堪设想。这时伯诺德夫人是怎么做的呢?⑤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⑥从伯诺德夫人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儿能看出她的机智?他为什2么急忙地取?为什么轻轻地吹?在什么情况下轻轻吹给谁看,她怎么说的呢?)⑦指导朗读。⑧小结:一个“轻轻”,让我们读懂一个勇敢的革命者,一个机智的母亲。相机板书换机智[设计意图:一“点”一“吹”,一“急”一“轻”,在这字斟句酌中伯诺德的机智形象跃然纸上。]2、体会儿子的从容不迫。①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从“似乎”你体会到什么?轻声自由读描写杰克的段落,边读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