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任务类型与信息清晰度对社会比较中认知偏差的影响VIP免费

任务类型与信息清晰度对社会比较中认知偏差的影响_第1页
1/4
任务类型与信息清晰度对社会比较中认知偏差的影响_第2页
2/4
任务类型与信息清晰度对社会比较中认知偏差的影响_第3页
3/4
·研究报告与论文·任务类型与信息清晰度对社会比较中认知偏差的影响周爱保Ξ1赵鑫2(1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兰州,730070)(2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摘要社会比较中的认知偏差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中表现出的过度自信与不自信现象。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两个系列实验,探讨了社会比较中认知偏差现象的原因以及对判断和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社会比较中,面对不同类型的问题,会出现不同的认知偏差;在社会比较中,不同类型的问题和信息清晰度共同影响认知偏差,且二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社会比较中的认知偏差会影响个体的决策意图。关键词社会比较认知偏差“优于常人”效应“差于常人”效应过度自信1问题的提出社会比较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与常人相比,我的健康状况如何?与我的合作者相比,我的贡献有多大?与我的竞争对手相比,我胜出的机率有多少?”但是,大量的关于社会比较的研究证明:这种比较存在着系统的偏差(Kruger&Savit2sky,2006;Moore,2007;Kruger,1999;Kruger&Bur2rus,2004)[1-4]。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研究者将社会比较中人们认为自身的能力、成就等高于一般人的现象称为“优于常人”效应;相反,将社会比较中大多数人认为自身的能力、成就等差于一般人的现象称为“差于常人”效应。为什么会在社会比较中出现“优于常人”效应和“差于常人”效应?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研究者们一直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索,相继提出了自我提升理论、权重差异理论和信息差异理论(周爱保&赵鑫,2008)[5]。尽管以往已有大量关于社会比较中认知偏差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范式,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已有的研究发现,对于产生认知偏差的原因研究者持有两种不同观点:以Kruger为代表的一些研究者认为,在社会比较过程中,产生这种是由于个体固有的权重偏差所造成的(Kruger,1999;Kuiper,1979;Svenson,1981;Karniol,2003;Kruger&Burrus,2004)。[3,4,6,9]这些研究者大都强调认知偏差是由于个体的主观原因而造成。而一些研究则认为(Tsai,etal1,2008)[8],个体在社会比较中产生认知偏差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比较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所造成,这些研究强调是认知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那么权重的偏差与信息的偏差是如何共同影响社会比较中的认知偏差的?很少有研究去探讨。我们拟采用下面的实验来探讨不同的任务类型与信息清晰度对社会比较中认知偏差的影响。2研究方法211实验一21111实验目的实验一目的是通过操纵生活事件的类型(常见VS1罕见)以及事件的可观测性(可观测VS1不可观测)来考察不同的任务类型与信息清晰度对社会比较中认知偏差的影响。21112实验方法2111211被试西北师范大学56名大学生,男生26人,女生30人,平均年龄为20101岁,标准差为1122,所有被试此前均为参加过类似的实验。2111212实验设计实验采用2(事件类型:常见VS1罕见)×2(事件可观测性:可观测VS1不可观测)的组内实验设计,其中生活事件类型与事件的可观测性均为组内变量。2111213实验材料实验材料为20个生活事件。其中,在这20个事件中有一半为常见事件(如,听音乐),一半为罕见事件;20个事件中的一半为可观测的事件,一半为不可观测事件。实验材料均采用Kruger等人之前的相关研究材料(Kruger&Burrus,2004)[4]。2111214实验程序被试要求与自己年龄、性别相同的其他同学比较自己参加20个生活事件的频率(如与我年龄、性别相同的其他同学相比较,我平时“照镜子”的次数:-4-我照镜子的次数要远远少于其他同学⋯⋯4-我照镜子的次数要远远大于其他同学)。2111215数据分析采用SPSS1610forwindows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Ξ通讯作者:周爱保。E-mail:zhouab@nwnu1edu1cn770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Science2009,32(4):770-77321113结果与分析2111311认知偏差的测量我们以被试与自己年龄、性别相同的其他同学直接比较参与生活事件的频率的结果作为测量指标,即:认知偏差=被试与他人直接比较参与生活事件的频率的结果2111312比较结果的分析被试在不同类型事件中比较参加可观测与不可观测事件频率的结果见表1。表1被试在不同类型事件中比较参加可观测与不可观测事件频率的平均数与标准差事件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任务类型与信息清晰度对社会比较中认知偏差的影响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