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发挥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合力VIP免费

发挥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合力_第1页
1/2
发挥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合力_第2页
2/2
发挥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合力河南济源北海马寨小学范康康454650国家实行新课改归根到底是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引用一些西方的理论,如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等,对传统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进行调整和改革,密切与生活、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并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考试评价制度。它是针对传统课程体系而进行的更加细化的教学改革,它与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有用人才,它的实行就是要根治我国现存教育体系中的弊端,真正推行素质教育。可见,素质教育是导向、是目标,新课改是行动、是方法,只要发挥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合力,就能打造出一片教育的新天地。一、能力是关键。目前,创造性正成为国家真正的资源和不竭的财富,在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时代,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培养人的创造性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概念。它将彻底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最终体现为具体教学过程的改变。例如,从传统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将学习能力——获取、使用和处理信息,发现和解决问题,以及知识更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因为学会学习即意味着学会生存。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新课改,都是是为了培育出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目前课改后的教学不再以考试为目标而是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为重点,这样从教材到课堂到理念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将素质教育推进了一步。实践证明:在我国多少考试成绩突出的学生走入社会后,由于不会生活、不会创新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相反一旦当孩子有了学习的兴趣,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不管做什么都会举一反三、水到渠成。二、“副科”要重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而由于传统的教育的关注点在语数外三科,导致改革的焦点及着力点都放在了这三科。继素质教育的推行及课改的实行,几年来,各校都在课程的设置等方面加大“副科”设置力度。每周学生所学的课程中所谓的“副科”几乎占了所有课堂的近百分之七十。那么以学生每周在校时间算,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课程都安排为体音美、微机、社会等课程,这是课改后最大的改变。课程设置改革的是为了培育出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全面发展的有能力的人才。但目前,课程设置在改变,老师及各级领导的思想却仍然没有足够的认识,往往是“主科”老师把时间当金子,精打细算,而“副科”老师支差应付、念经式教学普遍存在,为什么呢?很明显,这些所谓的“副科”不考试、没作业、不参评。假使课程改革后,我们所有的教师对各个学科都能“一视同仁”,公平对待,真正做到每节课都上出各个老师的风格,学生一定会感到如沐春风,学习能力也会飞涨,那么“主科”老师也就不必去搞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目标也随之达到。三、考试评价要灵活。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那就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变过去只看分数的格局,使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还要将评价看做是一个系统,从形成多元的评价目标、制定多样的评价工具,形成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我们的评价目标、评价方法多样,并重视发展性评价了,学生在生活中也会以这些方面对自已进行要求,从而真正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减轻负担,促使学生各种能力逐渐形成。四、“双赢”结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是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和各个年龄阶段的教育。它是可以和目前的考试达到平衡,即“双赢”结局的。在课改后,虽然仍然会组织考试,但考试的题目已悄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专门和学生作对的一些冷题、偏题、怪题。而变为趣味性强以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及运用方面的题目。如作文题:“小朋友们,你们平时都有哪些玩具呀?它们一定很有趣吧,你能把你最喜欢的玩具介绍给大家吗?”。试题无论是在要求还是在形式上都开始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发挥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合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