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亲爱的读者、同行们——教师、教养员、校长们!这部著作是多年学校工作经验的总结,是沉思、焦虑、担忧和不安心情的总结!在一所农村学校身不离校地工作32年,这对我是无与伦比的幸福。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孩子们,所以考虑很久之后给这本书题名叫《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认为,我是有权这样做的。我很想给教师们,不论是现在在校任教的,还是继我们之后将要来校工作的,讲讲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有整整十年,即从一个我们教师通常称之为一无所知的“小懵懂”进校起,到他(她)成长为青年从校长手中接过中学毕业证书,即将走上独立的劳动生活道路的庄严时刻止的十年。这个时期是一个树人的时期,而对教师来讲,则是他生涯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疑地回答说:爱孩子。敬爱的读者,或许您对书中的某些东西不会同意,有些东西可能会使您感到奇怪、诧异。我要预先忠告您:切不可把这本书当作施教于儿童、少年和青年的万能参考书来看待。用教育学术语来讲,书中阐述的是课外教育工作(或者说,狭义概念的教育工作)。我没有把讲课及学习科学基础知识过程的全部教学细节列入本书课题。如用表达细腻的人际关系的语言来讲,本书阐述的是教师的心灵。我力图要说明的是:如何把幼小的人带进认识现实环境世界中去,如何帮助他学习,减轻他的脑力劳动,如何在他心灵中激发并确立高尚情操,如何培育人的尊严感、对人的善良本质的信念、对苏维埃祖国土地的无限热爱,如何在幼童聪慧的头脑和敏感的心灵中播下忠于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第一批种子。您现在拿到的这本书是阐述低年级教育工作的。换句话说,是阐述儿童世界的。而童年,儿童世界则是一个特殊的世界。儿童有他们自己的善恶和荣辱观念及人的尊严观念;他们有自己的审美标准,甚至有自己的时间尺度:童年时代,一天犹如一年,而一年则是无限长的。我一向认为,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官,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把您当成一个偶然闯入他们那个童话世界之门的人,当成一个守卫这个世界的看守人,一个对这个世界里面发生的一切都无动于衷的看守人。我想对书的内容和书中所谈经验的性质再作一点说明。小学教育——这首先是一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因此我有意识地不去写教师集体和家长们的劳动。如果把这一切都写进书里,篇幅就会大大膨胀。在谈童年的书中,不可能不涉及孩子生活在其中的家庭和他们的父母。个别家庭的状况很沉闷,有时会使人感到压抑,卫国战争之后尤其如此。某些家长无论如何也无法在子女面前以身作则。对此我不能避而不谈。如果不对家庭环境作出全面、真实的介绍,那么整个教育工作的方针就不好理解了。我坚信教育的巨大威力,坚信克鲁普斯卡娅、马卡连柯及其他杰出教育家之所信。成长的三个阶段——编者序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具有完整的、合乎逻辑的整体性特点,今天,把他的三部作品《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辑为独特的三部曲,其意义就显得尤为突出。这些著作的每一部都是各自独立完整的单独的作品。而作为三部曲,它们是综合阐发有关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及新一代共产主义教育的一系列问题的。这些著作属于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生前最后一个时期所著的主要的、在许多方面讲是纲领性的著作,总合起来可以从中清楚认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体系以及他作为教育理论和实践家的品格。收入三部曲的所有这几部著作都有它们幸运的经历:一问世便即刻被视为教育思想上引人瞩目的现象。《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是荣获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奖的教育科学著作(1974年),而作为两部曲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公民的诞生》则获得乌克兰教育协会一等奖(1973年)。收入三部曲的著作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可以使我们理解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是如何结合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来解决儿童的发展、培养与教育、教学与教养诸问题的。这些课题早在40~50年代就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而到60年代末则成为他研究的独立的专门课题。经过对学校教育实践和迫切问题以及社会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