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10课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创新演练大冲关(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孙中山上书清政府某要员,要求改革中国政治。此要员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左宗棠D.袁世凯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前夕,孙中山上书给李鸿章,提出自己的改良主张,但上书未获成功。答案:B2.孙中山说:“所以我们在中国革命决定采用民权制度,一则为顺应世界的潮流,二则为缩短国内战争。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大志向的人,多是想做皇帝,……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设共和。……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铲除一概肃清。”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A.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B.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C.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D.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解析: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即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政党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3.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的观念是()A.“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B.“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C.“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解析:题干指出了主权在民思想,从根本上颠覆了主权在君主的思想。A项宣扬君权神授,为君主专制辩护;B项表达了民本思想;C项鞭挞了君主专制;D项反映了关注民生的思想。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4.“播共和龙种,收专制跳蚤”这一评论所反映的历史进程是()A.从金田起义到天京变乱B.从公车上书到戊戌政变C.从武昌起义到北洋军阀统治确立D.从国民党一大召开到“四一二”政变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播共和龙种”说明推动了共和政体的建立,共和观念得到传播,“收专制跳蚤”说明并未实现真正的共和,依然是专制独裁,由此判断C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农民起义,B项属于地主阶级改革,D项属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与失败,均不符合题意。[答案:C5.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A.粉碎袁世凯独裁和帝制企图B.维护真正的共和制度C.反对军阀割据,保证国家统一D.传播民主和科学思想解析:解答本题要紧紧抓住辛亥革命后的时代特征,对象是北洋军阀,关键词核心目标。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核心是反对专制独裁,进行政治革命,维护共和政体。答案:B6.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B.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二,一曰“平均地权”,一曰“土地国有”C.“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解析:本题通过具体材料考查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注意关键词“民生主义的进步性”。A项属于民权主义的内容;B项旧三民主义就已经提出这一观点;D项孙中山没有没收地主土地,而是实行渐进的土地政策。C项反映了“耕者有其田”的进步思想。答案:C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1922年8月在一次谈话中说:吾国建设当以英国公正之态度,美国远大之规模,以及法国爱国之精神为模范,以树吾民国千百年永久之计。然而今日中国之外交,以国土邻接关系密切言之,莫如苏维埃俄罗斯。至于国际地位言之,其对吾国利益相同,且无侵略顾虑,而又能提携互助,策进两国利益者,则德国是也。材料二俄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我革命之所以不成功,则各党员至今仍不明三民主义之过也。质而言之,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俄国革命之初不过行民权、民生二主义而已,及后与列强奋斗六年,乃始知其用力之最大者,实为对于民族主义……其(指陈独秀等)所以意图排挤而以独得俄助而疵毁吾党者,初欲包揽俄国交际,并欲阻止俄国不与吾党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