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片断练习议论文是需要议论的。议论就是分析阐发。观点+材料=论述的失败。对材料没有阐发,就是“以叙代议”。议论文之所以叫议论文,就是必须要有议论。议论就是阐发道理。“不讲道理”的议论文,无论论点多么正确,也不足以服人;无论论据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假如我们写一篇文章,观点是“贫困是一笔财富”。假如我们写出来的片段是这个样子,那么必然是失败的:“自古才士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再醮,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常靠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本段材料(论据)确实是丰富的。可是,问题就在于,这种“材料A+材料B+材料C+材料D+论点”的模式,缺乏对材料的有效分析。这导致论据与论点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通过阐发,揭示材料的意义,与论点形成有机的衔接,是解决此一问题的关键。假如我们在这些例子后加上一段阐发,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自古才士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再醮,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常靠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这都是曾经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士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所在,那里很难见到生活的阳光。而正是因为很难见到阳光,才迫使他们不断向上,顽强生长,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的成功之花。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向上。如此说来,贫困,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省略号之后添加的文字,就是结合观点对材料所作的概括性阐发。通过阐发,人们就看到了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实际上,贫困是一笔财富,并非是无条件的;只有在树立信心奋发图强的条件下,贫困才能真正成为人生的财富。阐发材料,显然需要把话题主旨与材料紧密结合起来。人爱看风景,但最后看到的都是自己的灵魂。人们看风景,大多是为了逃离烦忧。威猛如魏武,当月明星稀之夜,尚有无枝可依的喟叹;豁达如东坡居士,月下访友,看庭中积水空明,树影绰约如藻荇交横,竟也无端兴起时不再来的寂寥。日落黄昏,雨打梨花,都会被风流倜傥的才子看出血泪来。所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或“一树梅花一放翁”,都是在看风景时看到了自己。但人生多烦忧,人不可能从烦忧中彻底逃离。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烦忧是人生的常态。外部风景很美,但只能容得下短暂的驻足和停留。结庐在人境而无人世的烦忧,或许是令人神往的吧!然而可惜不能。临到最后,人总要面对自己。无论外部世界多么的美丽和广大,每个人最终都得面对自己的灵魂。一般说来,一个完整的议论性段落,包括主题句(也可叫做主句或论点句)、例证句、阐释句(议论句)、总结句。片断练习论点集锦1、磨难,能历练人生。2、人有意气,方能豁达。3、“成功需要坚持不懈”4、勤奋是一种美德。5、勤奋能弥补先天的不足6、只有勤奋,才能取得成功。7、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珍惜时间,抓紧去做。8、人生最宝贵的就是时间,因为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9、持之以恒,要抵御物质的诱惑和功利的驱使。10、有恒心,才能学有所成。11、志向一旦确立,就要坚持不懈地去努力。12、志向是人生奋斗的动力。13、拼搏依靠的是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14、拼搏使人的生命更有价值。15、拼搏可以使逆境转为顺境。16、敢于直面挫折的人是坚强的。17、挫折能磨练人的意志。18、战胜挫折也是一种成功。19、挫折可以成为新的机遇。20、挫折可以激起人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