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外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外角的两个性质,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思考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了解三角形外角的两个性质,能进行合情推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在实践中探索数学知识,能面对数学活动的困难,有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难点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论证过程及运用于简单的实际问题解决教学流程意图复习从三角形内角和复习入手,再提出一个趣味问题,使学生回顾先前知识,提供探究新知识的情境。探究学生活动,在实践探究中获取知识,初步感受推理,使学生有效参与教学归纳从探究中归纳结论,培养归纳知识的能力练习迁移、运用、拓展知识,使知识内化,让各类学生都学有所用实际问题使学生感觉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数学意识巩固训练在反馈后及时巩固,前后相呼应总结总结知识与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作业课后复习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媒体使用从复习中创设情境: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2、怎么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3、两只猎豹在如图的A处发现有一只野牛离群独自在O处觅食,猎豹打算用迂回的方式,由一只先从A前进到C处,然后再折回在B处截住野牛返回牛群的去路B处,另一只则直接从A处扑向野牛,学生回忆三角形的内角和,并说出证明的方法:拼图,推理,画出图形,表述清楚请学生讨论猎豹该通过回忆,为本节课内容作好知识铺垫,同时也为利用拼图继动画演示第三个问题。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媒体使用迁移练习:课本:P81练习学生把以上结论用于简单的计算中。对三角形外角性质的初步应用。用几何画板演示结果。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媒体使用实际应用如图:是跷跷板的示意图,支柱OC与地面垂直,点O是横板AB的中点,AB是可以绕着点O上下转动,当A端落地时,∠OAC=20,横板上下可转动的最大角度(即∠A′OA)是()A、80B、60C、40D、20以简易教具向学生展示跷跷板的运动状况,特别使学生看到OA=OB=OA′=OB′,由学生解释自己的结果。把知识应用于问题解决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媒体使用小结方法与知识:1、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是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本节课所学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形结合法。3、本节课所运用到的方法是:实践探究先请学生归纳所学的知识,再由学生共同来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将知识及时总结,把数学方法告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