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弄玄虚”写作技法初探孙元摘要:“故弄玄虚”这样的写作技法在记叙文中已屡见不鲜。故弄玄虚在字典中的解释是:“故”即故意,“弄”:玩弄;“故弄”乃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而“玄虚”是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从词义性质来看,这是一个贬义词。然而在现当今,作为一种写作技巧运用在记叙文中,“故弄玄虚”则已洗尽糟粕,一反常义转变成一种能造成理想境界和审美效果的写作技法。本文着重从“故弄玄虚”这一写作技法在写作中的应用这一角度进行阐述。关键词:故弄玄虚写作技法悬念巧合正文:一、“故弄玄虚”写作技法的概念写作技法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文章意思内容的带有特殊艺术规律的技巧、手段、方法的总称。而故弄玄虚则是指将文章当中的内容如人物活动、事情发展经过等写得曲折起伏,以激发读者浓厚的好奇心,从而关注这些人物活动、事情发展经过,带着满腔浓厚的兴趣随着作者的笔迹去寻玄探虚,以达到一定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效果。二、“故弄玄虚”写作技法的“三部曲”(一)、营造氛围,设置悬念文章一开始,就通过环境或人物的描写,渲染与本文事件性质和人物相一致的情感气氛,让读者深受感染或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人说,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还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我们在看一些侦察影片时,常看到一开头就呈现犯罪现场,如美国作家丹布朗的《达芬奇的密码》,一开始,书中就展现一幅让读者毫无准备的追杀境头,读者的眼球立刻被吸引住了,万般思绪高度集中,大脑不停产生疑问,悬念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好奇心,读者迫切想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杀的是谁?被杀的又是谁?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致使读者不得不按捺激动的心情进行下面的阅读。就这样悬念从绷紧读者心弦或激起他们疑问之处着笔,从而一开始就抓住读者,形成了艺术魅力。悬念一般有五种设置方法:1、倒叙法:又被称为倒悬,设谜在前,解谜在后,让人读后得到“顿悟”的艺术享受。即先写事件结果,让读者感到奇怪: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好奇心的驱使,激发读者追根求源,探究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先从最容易让人产生疑惑的地方开始写起。故事从俄狄浦斯追查杀害前王的凶手这件事入手,提出究竟谁是凶手这一问题,形成戏剧的“悬念”。接着通过一环扣一环的“发现”、“突破”,使矛盾一个个地揭开,一步步把戏剧冲突推向惊心动魄的结局。紧凑生动、悬念迭起、扣人心弦。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同时可以避免直叙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但是我们必须注意采用倒叙时应从内容和形式的需要出发,或为了表达主题的需要,或为了结构变化的需要,也或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起到特殊的表达效果,千万不可为倒叙而倒叙。运用倒叙,非有过渡句或过渡段不可。当倒叙的部分叙述完毕回到顺叙时要交待清楚,否则会使文章头绪不清、脉络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倒叙就是从次序颠倒入手施行结构的变化,古人云:中者前之,后者前之,前者中之、后之,使人观其首,乃身乃尾,观其身与尾,乃首乃身,如灵蛇腾雾,首尾都无定处,然后方能活泼也。①倒叙一般有两种类型:(1)结局倒叙:即把事情的结局提到文章的最前面写,然后按照事情发展次序写下去。设事情自然发展顺序为ABCDE②,则这里颠倒的次序即为EABCD如报告文学《“九一三”事件始末记》即是先写1971年9月14日蒙古外交部副部长紧急约见中国大使,告诉他9月13日,一架中国飞机在蒙古境内坠毁,乘员九人全部死亡!作者将这一结局放置首章,吸引读者耐着性子往下看。“难道这真的是一次普通的民航失事?当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没有想到他们会成为中国现代史上一幕重要话剧尾声的目击者。今天在人民法院庄严审判林彪、江青等反革命集团的时刻,‘九一三事件’的真相终于可以大白于天下了。让我们拉开历史的帷幕吧。”接下去,作者开始详细叙写了从1970年的庐山会议到1971年9月13日期间,林彪集团一系列的反革命阴谋活动,直至可耻地摔死在温都尔汗的内容。(2)片段倒叙:即把整个叙述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