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不求甚解》课件(21页)VIP免费

《不求甚解》课件(21页)_第1页
1/10
《不求甚解》课件(21页)_第2页
2/10
《不求甚解》课件(21页)_第3页
3/10
“不求甚解”出处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邓拓不求甚解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笔名马南邨建国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即遭迫害,1966年5月含冤去世。主要著作《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并与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1944年主持编辑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驳论文驳论可以鲜明地反驳一个错误观点,也可以是就别人论述的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或提出质疑,进行商榷整体阅读思考整体阅读思考::1、对方的观点是什么?2、作者是怎样反驳的?3、作者是怎样理解不求甚解的?整体感知,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第七段:第八段:第九段:摆出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对的”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全面解释“不求甚解”。说明陆象山的语录的意思。强调读书要反复阅读本文的论证思路:•《不求甚解》竖靶子引出处释新义举例子引语录结上文驳论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怎样才能达到“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呢?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结论总结一下总结一下!!正确的读书态度是什么?11、虚心、虚心22、读活、读活33、多读、多读44、勤读、勤读课堂反馈1、“不求甚解”一语,出自(朝代)的《》。原意,属褒义。今多指浅尝辄止含贬义。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一词的论述,提倡读书要。2、《谈读书》与《不求甚解》这两篇文章在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是;但在写法上是不同的,前者是,后者是。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死抠字眼儿学习或工作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多次反复,虚心领会谈论读书的立论驳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不求甚解》课件(21页)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