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歙县长青中学姓名:庄小燕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就是在“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中,逐渐使他们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陶冶。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一、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学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情感体验,陶情舒性。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例如在《渴望春天》这一课的教学中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伴着轻巧欢快的音乐旋律欣赏青翠的山谷、绿草如茵的草地,淙淙的泉水欢快的流淌着,撞击在岩石上发出清脆的叮咚声,鲜花盛开,小鸟歌唱,孩童在草地上嬉戏,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象,为学生们营造了良好的视听意境,学生们的心情也随之活跃起来。这种美的意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浮想联翩。然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下心目中美丽的春天景象,使学生带着对春天的渴望之情自然地进入这一课的学习。二、通过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相结合的形式创造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音乐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创造和表现音乐,并学会体验当中的成功与快乐。这样,在探索和创造过程中,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表现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我们可在鼓励学生创造表现音乐时,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差异,可使有不同兴趣和特长的学生都能充分地表现和展现自己,鼓励学生可以用演唱演奏的方式;也可以用文学诗歌的形式;或者用舞蹈、绘画的方式,等等。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这种将音乐、舞蹈、绘画、诗歌融入在一起的综合表现方式,符合学生音乐审美心理需要,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审美想象和创造,从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如在《渴望春天》这一课的结束前,让同学们用自己最擅长的艺术手段来表现春天的美丽,有配乐朗诵朱自清的《春》的、有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春天的、有画春的等等,形式多样,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式把心目中最美的春天表现出来了,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感受了、理解了并创造了春天的美,不仅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也激发了自己审美的兴趣。三、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是非语义性、非具象性的艺术,它不可能像文学作品那样用文字描写具体的故事情节和刻划人物的内心活动,更不能描绘复杂的现象,或者抽象的概念。那么音乐是如何通过概括性的感情媒介来打动学生的呢?可以说,这主要是依靠学生的主观联想和想象来实现的。学生欣赏音乐中概括性的感情使学生联想到自己以往现实生活中的情与景,并由此而获得种种审美享受。如:在欣赏《春之歌》时,我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边听边联想,听过后让他们把自己想到的画面叙述给大家听。有的学生想到初春在平静的湖面上一群鹅在悠闲地游泳;有的仿佛见到一团团一簇簇的鲜花竞相开放;而有的联想到春日的阳光照在绿茵茵的草地上,一群孩子正欢快的奔跑嬉戏等等。又如在听赏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时,有的学生从个人的生活道路去想象,于是悟出要做生活的强者,不为命运而气馁,反而扬起风帆,直到驶向美满幸福的彼岸这样的哲理;也有人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去想象,从而得到这样的哲理思想,革命的阶级要战胜反动的阶级,必须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战胜各种黑暗势力,最终取得胜利并通向光明的未来。这些说明,音乐审美带给学生的绝不是在一个狭小的范畴之内。它会使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地飞腾翱翔,从而培养了他们对美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四、挖掘音乐作品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