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经营研究摘要。发展普惠金融,需兼顾“普惠性”与“经营可持续性”,“普惠性”要求金融机构为社会各阶层提供合适的金融服务,实现服务群体的扩大。”经营可持续性”意味着金融机构需要实现普惠金融业务的适度合理盈利,维持业务的长期运营。对于原有业务竞争越发激烈,急需业务扩展的传统商业银行而言,普惠金融领域能否成为一片前景广阔的“蓝海”,取决于普惠金融业务的经营可持续性能否实现。为此,本文基于切合普惠金融特性的长尾理论,对商业银行普惠金融经营可持续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征信体系的不断完善,定向降准政策的实施,尾部市场信贷需求的增加都有助于商业银行实现普惠金融业务的经营可持续。关键词:普惠金融;经营可持续性;长尾理论20XX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会议通过《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XX-20XX年)》,提出大力发展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经营可持续性原则以可负担成本为有金融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此后,国务院有关部门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规划文件。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进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操作。诚然,普惠金融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与热议的焦点。对遭受互联网金融冲击的传统商业银行而言,实现业务的转型与重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满足经营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向普惠金融领域的拓展为其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解决途径。为此,本文基于长尾理论就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经营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一、普惠金融与长尾理论“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最早于2005年,联合国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发展大会上提出,旨在以合理的价格为社会各阶层提供适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减少金融约束对经济发展潜力的抑制,充分释放经济活力与动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长尾理论由美国学者克里斯安德森于2004年提出。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企业的产品研发与供给主要是针对主流消费群体,忽视了小众群体的消费需求,长尾理论指出在满足一定第1页共4页的条件下,这些非主流的消费群体可以成为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对小众群体的开发,满足这些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如果以横轴代表不同群体,纵轴代表商品需求量来对现实市场进行刻画,就可以得到一条具有显著拖尾现象的曲线,曲线头部代表的是主流市场,尾部代表的是小众市场,长尾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满足在边际成本不断下降的条件下,处于尾部的数量庞大的小众市场可以汇聚成能与处于头部的主流市场相匹敌的市场力量。二、我国信贷市场的长尾现象及其成因我国银行信贷市场存在显著的长尾现象。据20XX年初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小微企业数超过73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但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仅占企业贷款总余额的32.1%,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1.在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模式下,为处于资产曲线长尾部分人群提供金融服务成本过高,随着这一群体客户数量的增加,运营成本并不能被有效的摊薄;2.位于资产曲线长尾部分的群体在金融市场的参与度较低,金融机构缺乏该群体的征信数据,难以了解该群体的信用状况,增加了贷款的违约风险;3.位于资产曲线尾部的群体拥有的可抵押资产少,难以从银行获得抵押贷款;4.位于资产曲线尾部的群体缺乏较好的投资机会,信贷需求较弱,因此提供给这部分群体的信贷也会相对较少。三、基于长尾理论的普惠金融可持续性分析商业银行所涉及的普惠金融业务主要包括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及中低收入人群贷款。因此,本文选择从信贷的角度,分析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经营可持续性。经营可持续即实现盈亏平衡,边际收益不低于边际成本。信贷收益取决于贷款利率,信贷成本则包括服务成本、违约成本、资金成本。服务成本由业务开展的方式决定,包括场地费、员工薪酬等经营性费用;违约成本由贷款违约率决定;资金成本受到贴现率,准备金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等因素的影响。如图(1)所示,横轴代表细分的市场(个体),左纵轴表示信贷需求规模第2页共4页(q),信贷需求规模受到资产规模、投资机会、投资环境的影响,资产规模越大,拥有好的投资机会与投资环境的群体对信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