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习惯培养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习惯是语文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重要内容,即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习惯,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小学是创新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小学生也具有十分巨大的创新学习潜能,他们往往凭借着敏锐的观察,直接理解,整体判断,迸出灵感,豁然顿悟,多见求异,创造想象等认知事物、思考问题,这些均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但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培养较为忽视,许多因素制约了小学生创新学习潜能的开发。为了消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习惯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第1页的创造性思维学习习惯,我们于2004年3~6月对我校学生语文学习中创造性思维习惯的现状作了一次调查研究。二、调查对象景泰县第四小学三~六年级学生及语文教师。三、调查内容1.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方法手段等。2.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维状态等。四、调查方式1.问卷调查。语文教师和学生问卷,内容均涵盖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几个方面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维状态等方面,双方互动调查,共发放问卷510份,有效回收率100%,达到了理想的高效样本数。2.座谈调查。整个调查过程共召开三次语文教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座谈采取开放式的漫谈方式。第2页3.测试调查。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现有的语文学习情况,我们设计了四份测试卷(以能力题为主),并从各年级抽取20名学生现场答卷。4.听课调查。语文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培养到底有何影响,我们先后共随堂听课18节,每次都写出听后感。五、结果与分析(一)关于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手段等情况的现状分析。表1.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此表显示,目前还有大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还停留在浅层表面。创新型人才观认为,光有了知识还不一定行,第3页调查人数“知识型”人才观“创新型”人才观510322(63.1%)188(36.9%)只有知识加能力才行,还要有想人所未想,做人所未做的创新精神。但语文教师缺乏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学习习惯的理念,把教学看作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忽略了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过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这样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观念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不但学习效率低下,而且造成学生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差,自身创造潜能不仅得不到开发,反而萎缩了。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培养,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表2.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调查人数应试教育素质教育510408(80%)102(20%)“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本来是说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可以在各个领域发展自我。可由表2和座谈情况可见,偏面的教学目标硬是要让学生在“升学一试”这一行第4页中人人成为状元,在教学中死死地突出认知目标。集中力量“深挖洞”,专攻“考纲”而不及其余,让学生处于有形枷锁(课业负担过重)和无形枷锁(心理负担过重)的双重压力下,缺乏宽松的人际氛围、深厚的人文环境,十足地表现为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创新教育的语文教学目标应该强调学生的完善发展,学会学习的目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上,使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有充分发展的余地。表3.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调查人数单一型创新型510383(75.1%)127(34.9%)由上表及听课情况可知,学生常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习方式为陈旧的单一的接受式。教者的“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希望“孺子可教”,这种偏激的教学手段,结果是第5页教学单调、枯燥、效率低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告诉人们要在熟读中感悟。而在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下,感悟不作要求了;背课文,背中心思想,背解释,用来应付考试的填空、简答;进而发展到背习作,背范文,以便能改头换面,应付作文考试。说白了,读和背在语文教学中已经沦落为掠夺“高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