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困生,提高数学成绩以我班为例,谈一谈学困生的转化摘要透过学困生的表现,掌握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关注学困生的心灵,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学困生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关注学困生思想动态,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关注学困生学习细节,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学困生家庭,提高家长教育水平。从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地改变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相信学困生的数学成绩一定会大幅度地提高的。关键词:学困生表现家庭措施影响数学成绩提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困生。所谓学困生,即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思想有待进步的学生。他们主要表现在:1.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作业胡写乱画,抄袭他人作业;2.学习基础差。基本概念不清楚,基本计算能力差,应用题无解题思路。3.学习习惯差。不认真审题,所答非所问,计算不细心,不检查,一做就错,遇到难题一筹莫展。4.转入学生的影响。有的班级仅五六年级转入的学生已达全班的三分之一,他们中有的学生自身学习习惯较差,还影响他人学习,优良班风难以养成。形成以上原因的学生,主要来源以下几类家庭:(1)单亲家庭。孩子缺少爱而变得孤独、自卑、封闭;(2)独生子女家庭。家长期望值过高或过低,孩子唯我独尊,自私、霸道、没有责任心;(3)留守家庭和贫困家庭。父母知识有限,无法给孩子辅导,学习无人问津,随孩子学成啥样就啥样。针对以上情况,要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第一,关注学困生的心灵,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求,小学生显得极为明显,学困生更渴望得到理解、肯定和尊重。真诚地热爱学困生,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地教育他们,使他们内心感受到温暖,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以平等、信任、宽容的态度关心学困生,用爱心架起心灵的桥梁,让他们生活在没有歧视的天空下。案例1学生甲,单亲家庭、偏胖、自卑,五年级第二学期转入,学习踏实,但计算粗心,应用题分析能力较差。到校后,不和同学交流,成绩偏差。我利用她字写得好,作业书写整齐漂亮,多次夸她,上课只要举手就赶紧提问,用不同的方式表扬鼓励。慢慢地她变了,眼睛亮了,上课爱举手发言了,做题的正确率、速度都提高了。特别是六年级六一节参加文艺演出,她到的最早、练得最苦,但她很认真很开心,演出时还让妈妈来学校给同学们化妆,照相。毕业时顺利考入重点中学。第二,关注学困生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开学初提出总目标,要求学困生尽量做到上课专心听讲,下课后按时完成作业;每堂课都制定分层目标,如在应用题教学一题多解时,能力弱的学生只规定掌握基本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学生则规定运用多种算法,能力更好的学生在运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学会择优或想出更好的办法,最终促进所有学困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应有的成长。复习时又对学困生提出:不骄不躁不气馁,认真答题勤检查,相信自己不抄袭的要求,让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学会向榜样学习,为自己学习。案例2学生乙贫困家庭,独生子、头脑聪明、爱玩、鬼点子多,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差,家长素质差,属于孩子爱惹事,家长爱护短的类型。选择责任心强、学习好的同学当同桌,上课下课都可以帮助老师及时反馈他的情况,“忽视”缺点,“放大”优点,对他的不一样的思路,每一次的进步都大加赞赏,并提出新的要求,如“你真聪明,要是……”“你做的又对又快,能不能书写再好一点?”……在师生的共同帮助下,他的进步很快,有时还会考过好1学生。但是有一次,一位老师告状说他上课捣乱玩手机,眼看小学毕业考试在即,他竟然当儿戏,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问他怎么办?学生们说:“没收手机。”他自己也说:“没收手机.”我说:“那好,那就暂时放我那里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