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案例征文类别:B类标题:《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姓名:龚芳单位:襄樊市大庆路小学通信地址:襄樊市大庆路小学1《数学广角---集合》电化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10页例1。二、教学设计理念:“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新增设的一个内容,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容易理解的素材,让学生体验对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尝试利用画图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从而初步体会集合思想。本课教学注重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开放学习。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我以此作为这节课设计的基本理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亲切感;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丰富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此在设计内容时选择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如:提供小动物参加运动会的参赛表格,借以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发现问题,并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从一年级学习数学开始,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如学习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等用一个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又如学过的分类思想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但这些只是单独的一个个的集合圈,而本节课所用的集合圈含有重复的部分,学生从没有见过。因此,教师一定要设计好探究情景,让学生经历从独立到交叉重复的过程,分散难度,使学生逐步理解图示中的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并能根据图示灵活解题。因此,本节课我没有直接利用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教学,我把例题换成了小动物参加运动会的题目,出示参赛表格,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出两个参赛队各有多少种小动物,再说出实际有多少种动物参加比赛,让学生在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再过度到用图表示。从而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四、教学内容分析:教材例1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和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总人数不相符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渗透并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教学时老师不要使用集合、集合的元素、基数、交集、并集等数学化的语言进行描述。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例题换成了小动物参加运动会的题目,出示参赛表格,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出两个参赛队各有多少种小动物,再说出实际有多少种动物参加比赛,在矛盾2冲突中引导学生通过演示、画图、点数等方式算出一共有多少种动物,从而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五、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对集合图有明确的认识。2、学习解决重合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根据直观图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生活中学生易于理解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集合的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目标一览表目标范畴教学内容分析学习水平分析了解掌握运用阅读交流质疑表达分析判断收集处理操作价值分析认知会看集合图√√√√√√√√√能力掌握利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情感体会集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集合图产生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和建构中理解集合图的本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