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吉林报告会有感周一我去参加学习名师李吉林的报告会,观看的李吉林老师的人生历程的录像,了解了她的事迹以后让我感动不已,并深深地感染了我,鼓舞了我。李吉林老师认为教师是播种者,是唤醒者,是鼓舞者,是实践者,是思想者。因此,她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学生,爱文学,爱学习。正是她的这份爱使她有了内驱力,使自己不断地成长,也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因而,我对自己的专业成长也有了一些初步的设想:一、认真教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的爱可以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对学生充满爱心的每一堂课,都仿佛在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教师必须尽可能地让他们学得好一点、成长得顺利一点。二、丰富师识本领,提高师艺技能。高超的师识本领和师艺技能,是教师高素质的集中体现。大家都说,你要给学生一杯水,你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为了灌满这一桶水,并让它不因为蒸发而减少,在业余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增长自己的才学,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依赖感,才能赢得学生的敬佩,从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励学生。三、关爱学生,力为一个“人师”。“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应该对每一位学生付出爱心,一视同仁。教育,如果充满着爱,即使是冰冻的感情也能融化,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第二篇:听李晓凡老师报告会有感听李晓凡老师报告会有感汶阳中学武炳强第1页共10页八月二十一日在镇会堂听了李晓凡老师关于“内化师德”的报告会,李晓凡老师以其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感人的事例、端正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进取的精神博得了全体参会教师雷鸣般的掌声,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近几年,由于个别教师体罚学生以及教师厌教、参与考试舞弊等事件的负面报道,一次次引发舆论对教师师德的质问,一次次把教育部门推向风口浪尖。师德修养,也成为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各级教育部门为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师德修养,从实际出发,制订了各种规章制度,明确提出了职业道德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以及贯彻职业道德教育的知行统一原则。但是如何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起教师的道德情感共鸣,内化成教师的自觉行为和道德品质,体现在一些教师身上,问题多多。教师怎样怎样内化师德。李晓凡老师告诉我们——三力合一。内在有张力,潜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不断提升师德修养。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学习体会。一、目前师德修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部分教师在师德修养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责任心、上进心不强,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对备课和课堂教学不认真,敷衍塞责。二是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关爱,不尊重学生,歧视、体罚学生。三是利用教育为自己谋私利,不重视学校教学,热衷于课外补习、推销复习资料。四是不注重自己的言行、仪表。甚至有的教师,当着学生的面,发布对社会、对政府的不满言论。这些问题的存在,固然有着各种主客观原因,但与部分教师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丧失了基本的师德修养,缺乏自律是分不开的。二、加强教师师德修养的途径(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李晓凡老师告诉我们——教师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绵”。第2页共10页我们教师要学什么呢。主要是在教师中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使教师了解社会主义教育体制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具体内容。从而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增强教师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评价水平。(2)是增进理解,传递师德情感共鸣。李晓凡老师告诉我们——“教师和医生,不能把职业当作生存的手段。因为教师是拯救人灵魂的人,医生是拯救人生命的人。”“人师本身就是一本非常生动、丰富、深刻的教科书。”教师生活于社会中,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