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让廉洁成为一种习惯》学习心得--读《让廉洁成为一种习惯》学习心得读本里所描画的官员个个利欲熏心,为了满足私利,滥用职权,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顾一切地挖空心思地进行权与钱交易,来达到自己的思欲,对正义视而不见,对群众的合理要求置之不理,在他们的心中根本没有“秉公”两个字。那么我们又该借鉴什么。我认为只要放弃“私欲”,按照法律和规则办事才能对得起国家和人民,只要时时刻刻记挂着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才有希望。所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做到警钟长鸣,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正确使用权力,甘做人民的公仆,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克己自律,严于自察,防微杜渐,才能永葆自己的清白和手中权力圣洁。通过“读书养廉”活动,使我清醒地看到,我们党员干部要真正保持正常心态,保持人生清廉,只有勤奋学习,加强党性修养,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抵挡不良风气的侵蚀;要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要恪守为民之责,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事,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时时严格要求,事事严于律己,始终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第二篇:读让廉洁成为一种习惯有感廉洁是一种美德——读《让廉洁成为一种习惯》有感廉洁,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编写了一篇篇历史,更替了一个个朝代,翻新了一个个世纪,成就了一批批名人。清廉,是古往今来人心背向的晴雨表,是一个人道德优劣的分水岭。历史给予了这两类人最好的评价,清正在德、廉洁在志是对明末清初于成龙仕途的认同,“咬定青松不放松”则是对郑板桥高亮志向的生动写照,“要留清白在人间”书写了于谦刚正不阿的一生,徐特立、谢觉哉、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一个个老一辈革命家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其廉洁自律的美德故事被广泛传颂,世人永铭。而明朝的严蒿父子、刘瑾、魏忠贤是历代贪官污吏中最“出类拔萃”者,清朝的和绅是出了名第1页共7页的“理财高手”,解放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因贪丢掉性命,改革开放后先后出现了成克杰、胡长清、陈希同、李真、杨前线等等无不是因贪污腐败成了人民的罪人,落下了千古骂名。读《让廉洁成为一种习惯》一书,让我深深感受到廉洁是一种美德,若我泱泱中华每一名公民都具有如此美德,国何不富。民何不强。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其实,我们要播种的是一颗“廉洁”的种子,我们要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遍地开花,飘满祖国的每一寸疆土,飘进每一个人的心田,让廉洁成为每一个人的习惯,让廉洁成就我们中华民族的强盛之路。廉洁是一种珍贵的品质,要让全国人民崇尚廉洁像文物爱好者们收藏文物一样那么“痴情”。“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的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有着几千年的廉洁传统,这种传统一直在中华大地上起着积极的作用,推动着中华民族向前迈进,一路走来留下了无数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成为国粹,成为中华民族的美德。羊续悬鱼、杨震拒金、陶母退鱼等"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要让这种优秀传统像长江之水源远流长。美国畅销书作家杰克o霍吉撰写的《习惯的力量》一书中指出,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思考、习惯性动作,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我们要把中国古代的那种上至官员“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下至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廉洁美德制作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每一名公民去学习、去效仿、去传承,让廉洁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廉洁是一种智慧。著名心理学家威廉o詹姆士曾有这么一句名言:“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智慧是思想的结晶,她来自勤奋的学习和不断的积累,学习廉洁,让我们心智清明,远离贪邪。智慧,来自对一件事物的专注和坚持,坚守廉洁,让我们心体澄澈,安然快乐。廉洁,是脑清目明行规身第2页共7页正的睿智,是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坦荡,是洁身自好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