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汪溪初中初一体育与健康教育教案班级:七年级课时:1课时授课教师:何相君一、教学内容:篮球运动基础知识二、课型:体育理论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了解篮球运动的主要规则及场地与器材,以及对篮球运动的技、战术常识。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篮球运动规则。教学难点:篮球运动的技、战术。六、教学媒体:电脑七、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班的学生为初一年级新生,对篮球运动非常喜爱,能说出很多国内外著名篮球运动的名字,但对篮球知识了解很少,篮球技、战术水平处于原始状态,渴望学习篮球知识、技能的愿望强烈。八、教学策略:本课采用行为练习策略,又称直接教学,实施步骤:明确教学目的、环节和内容;呈现新信息,通过语言揭示、练习反馈,使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提供机会使学生独立学习。九、教学媒体设计阐述:篮球运动具有极高的竞技价值,也具有很好的健身、娱乐和欣赏价值。经常参加篮球运动,对发展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培养个性和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健康水平都有重要的作用。中学教材选用篮球这一运动项目,并非把篮球视为单一的竞技运动,而是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方式,是中学生把参与篮球活动当成学习、生活中一种锻炼和娱乐的手段,即通过篮球活动锻炼身体,掌握更多的锻炼方法,满足娱乐和休闲的需要,改进生活方式。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进行技能的教学,也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不能使学生建立对篮球运动的直观的认识,而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可将枯燥无味的理论讲解变得生动形象,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加深对篮运动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学习篮球的兴趣。本设计旨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进行一种新尝试。十、教学过程:(一)动画引入,出现本课导航页面:1)、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2)、篮球运动的主要规则;3)、篮球运动的技、战术;4)、篮球运动的场地与设备;(二)篮球运动起源与发展:1)用动画的形式阐述篮球运动的起源;2)讲解篮球运动的发展3)反馈练习:1、篮球运动是(年)国人詹姆士·奈施密斯发明的。2、篮球运动于()年传入我国。3、()年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4、()年第11届奥运会男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女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是地()年第21届奥运会上。5、我国最早的篮球是由董守义先生所著的()(三)篮球运动的主要规则1)队员、替补队员和教练员,动画演示场上队员的位置分布;2)比赛通则;3)图例说明违例和犯规。4)反馈练习:1、篮球比赛中每队上场比赛的队员人数是()人。2、在两个半时的篮球比赛中,总的比赛时间是()分钟。3、篮球比赛中每次暂停的时间不超过()分钟。4、出示图例让学生对违例和范规进行判别。(四)篮球运动的技、战术1)技术分类,动画演示握球方法,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和行进间投篮。2)篮球运动的战术,动画演示长传快攻的方法和区域联防的阵形。3)反馈练习:1、学生上台演示握球的方法(教师事先准备好篮球一只)2、请学生说出快攻的组织形式。3、请学生说出区域联防的常用阵形。(五)篮球运动的场地和设备1)篮板的构造;2)篮架的构造;3)有关球的数据,并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判断出哪一只球符合比赛要求。4)球场的结构;5)罚球区的结构;6)篮圈的构造。7)反馈练习:1、篮球场地长()米,宽()米。2、篮圈的高度为()米,丈量时从篮圈的()量起。篮圈的直径为()厘米。3、篮球的圆周为()厘米,重量为()克。4、篮板的长为()米,宽为()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