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梦想教育的解读张惠霞我对梦想教育有这样的理解,有一所学校,它有其特色所在、优势所在、风格所在。它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处绿化、每一面墙壁、每一点细节都精雕细刻地传递着知识、文明、友爱、诗意和激励;它所有的制度、目标、评价、计划等都是为师生提供充分发展的机会而制定,是为校内每个师生都感到自己没有被忽视而设立;它的教育教学富有魅力,因材施教贯彻始终,它既能教会学生超越知识走向智慧,又能使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它从不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从不扼杀学生创造的激情和张扬的个性;它的师生走出校门,公众会很容易地猜出他们的学校、他们的身份,他们也以此为荣。它的每一名学生离开时带走的不是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甚至仇恨,也不是只带走了知识,他们带走的是对理想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对困难的信心和对他人的友善,还有对学校的留恋。在现在的中国,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儿童显然已经成了家庭的中心。再加上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于教育工作者,学生越来越复杂化。所以,我觉得,对于现在的学生,一定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家庭,经历等方方面面。从个体的自身出发,去了解我们学生的经历和环境,认识他们本性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教育他们。教师针对每个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文化经历背景的不同,用不同的方式去引导教育他们,老师和学生在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成长。。这就要求,我们的授课方式,应该是那种小班式的教学,一个老师带五六个学生,课堂也不一定是开展在教室里,可以在操场、公园、集市等任何一个地方。教师,总是被人认为是完美人格的。虽然我不认为教师一定要是完美的,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教师,一定要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完善提高自己,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举止。所谓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总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言谈举止。我想这可以理解为教师对于学生的隐性知识,学生在学习老师教授的知识的同时,也学习着老师的行为方式和精神思想。除了注意个人的修养外,我觉得教师还应该着眼于学生。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把教育的侧重点放在育人上,而不是其他一些形式化的东西上。作为一名教师,重在传道授业解惑,去引导学生,去激发学生。当然有修养,倾注经历于本分的教师,也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教师,我觉得教师还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富于创新。现在的课堂已经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了,我觉得教师只有不断的向课堂中融入新鲜的元素和理念,才能得到学生热爱和认同。同时给学生留出更多的闲暇和游戏时间,给他们提供更多自我塑造的机会,这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