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课间十分钟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课间十分钟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课间十分钟大班社会活动教案11、培养初步的时间意识,感知时间与活动的关系。2、在活动中发展自己制订计划、执行计划、调整计划的能力。3、在设计与调整计划的过程中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1、物质准备:制作计划表的各种材料;铃鼓一个;前期幼小衔接内容的墙面环境支持。2、经验准备:通过前期已开展过的“幼小衔接”的主题活动,幼儿对小学的生活有初步了解。重点:让幼儿亲身体验“十分钟”的长短,并了解哪些活动适宜在这段时间进行。难点:理解活动内容和时间的关系及完善计划的能力。1、活动引入:结合墙饰进行谈话,引出“课问十分钟”。教师:前几天,小学生哥哥给我们介绍了小学的活动,你们还记得都有什么活动吗?幼儿:课间十分钟、上课、做操。教师:你们还记得课间十分钟他们都做了什么吗?幼儿:喝水、玩、准备书。2、活动开始:讨论并制订“课间十分钟”的活动计划。我没踢球,要跑到操场上,来不及。我上了厕所、喝了水,还看了书,但没画画就上课了。我没上厕所,人多,后来就忘了。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小结模拟活动的情况,使其感受内容与时间的关系,发现调整计划的必要。(2)集体总结:教师:你们认为“课间十分钟”必须要进行哪些活动?幼儿:上厕所、喝水、准备下一节课的书、休息。教师:你认为“课问十分钟”做什么内容的游戏合适?幼儿:与小朋友说说话、玩翻绳、玩折纸、跳绳。教师:怎么安排这些活动呢?幼儿:上厕所可以人少时去;应该先准备下次用的书;可以先喝水。教师利用图示,第2页共7页帮助幼儿梳理与提升经验,获得调整计划的依据与策略。课间十分钟大班社会活动教案2活动目标1、初步感受10分钟的长短,感知时间与活动的关系。2、能够为自己的课间十分钟制定合理的计划。3、向往小学生活,并为入学做好准备。重点难点重点:让幼儿亲身体验“十分钟”的长短,并了解哪些活动适宜在这段时间进行。难点:理解活动内容与时间的关系并完善计划。活动准备物质准备:计划制定表;笔;计时沙漏一个;前期有关小学内容的墙面环境。经验准备:通过前期已经开展过的有关小学的主题活动,幼儿对小学的生活有初步了解。活动过程一、活动引入:结合墙饰进行谈话,引出“课间十分钟”。教师:前几天,我们一起了解了在小学的'一天,你们还记得都有什么活动吗?幼儿:课间十分钟、上课、做操教师:你们还记得课间十分钟他们都做了什么吗?幼儿:喝水、准备书、去厕所。二、活动开始:讨论并制订“课间十分钟”的活动计划。1、讨论和选择计划内容和计划方式。教师:我们马上就要毕业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如果是你,“课间十分钟”你会做什么呢?幼儿:看书、上厕所、喝水、玩游戏、踢球、跳绳。教师:哇,这么多活动!我们能做的事情真多呀!那我们说了这么多,哪些应该先做?哪些应该后做?怎样才能让自己记得住呢?幼儿1:我可以写下来,我都会拼音了。幼儿2:我也会。幼儿3:我可以画下来。2、制订计划,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指导与必要的帮助。教师:小朋友们真棒。接下来老师请小朋友们用画、写或者像有的小朋友提出的用拼音的方法,在计划制定表上制定你的“十分钟计划”。三、活动高潮:体验“课间十分钟”。第3页共7页1、教师放置沙漏,幼儿开始按计划来完成“课间十分钟”。教师:相信小朋友们的计划已经制定好了,现在我手上有个10分钟漏完沙漏,我们课间休息的时间也是10分钟。那么接下来就请小朋友们在沙漏漏完之前尝试完成自己制定的计划,现在开始~2、教师观察幼儿实施计划的情况。3、沙漏漏空,课间十分钟体验结束。四、活动总结:梳理与提升经验。1、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小结模拟活动的情况,请幼儿来检查查自自己的计划完成情况。使其感受内容与时间的关系,发现调整计划的必要。教师:你们的计划都完成了吗?幼儿:完成了!幼儿:没有。教师:有的完成了,有的没完成。那老师问一下没完成的小朋友,没完成哪些内容?为什么?幼儿1:我计划的内容太多了,时间不够,玩玩具和找小朋友说话没完成。幼儿2:我没踢球,要跑到操场上,来不及。幼儿3:我上了厕所、喝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