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课例定远县建设小学张艳【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文章故事性强,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意在通过一个真实的事例向我们传递:信念能够让我们永远心怀希望,而打不垮的信念就能助我们成功。【学情分析】本次教学,我认为抓住一句话作为一根线来贯穿全文,组织教学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样便巧妙地将全文串联了起来,并让学生懂得抓文中的关键词质疑,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品读,读中感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懂第二、三自然段,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难点:理解谈迁在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动因。【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针对本文的特点,我采取了“自读自悟、导读提高、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设计了导入激情、精读悟情、小结动情、拓展升情、课外续情五个教学环节。整节课始终以情激情,把情感教育融入到语言文字训练中,透过文本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张扬阅读个性,升华情感的价值。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悟情,“读”中练说。发散思维,培养语感,进行思想教育,努力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谈迁的生平资料和《国榷》的简介。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江河水》和《从头再来》。【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1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名言:“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2.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3.是呀,在人生旅途中要有信念,即使遇到厄运时也不能被打垮,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著名史学家谈迁的精彩人生中,去了解这位不朽的史学家。(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境,为学习全文奠定感情基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感知,读通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的读音,读通句子,读通课文。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1)指名学生读课后生字并相机指导学生注意易错字的写法。(诞、锁)(2)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并相机概括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指导学生注意易错字的写法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新课标规定:“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1.快速读课文。2.思考:“厄运”指什么?是谁遭到了厄运?他有着怎样的信念?(生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问题,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出示词串,梳理文意渗透学法指导1.出示词串,指导朗读家境贫寒家徒四壁化为乌有体弱多病茶饭不思夜难安寝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四处寻访广泛收集亲自考察奋笔疾书明史巨著名垂青史(1)指名朗读。(2)齐读。2.你能不能用上上面部分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引领学生凭借语言,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五.作业:21.朗读课文。2.积累四字词语。(设计意图:让学生熟读课文,积累词语,为下面学习谈迁的传奇经历奠定基础。)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品读,读中感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齐读课题,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