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课岂能成为摆设有报道曾这样描述:“部分新兵体质差,影响部队正常训练。一新兵在训练过程中‘把背包往地上一扔,一屁股坐在地上……直抹眼泪’,另一入伍新兵进行体能标准考核,9个考核科目,竟然有8个不合格。不少带新兵的干部惊呼‘现在新兵的身体太虚了’。”而新兵也有一肚子苦衷,他们反映“上了初中,特别是高中后,为提高学习成绩,体育课一般情况下都不上,即便上体育课也是自由活动,大伙都补习文化课去了。”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有责任,学校的责任更大,学校体育成了可有可无的“花瓶”。这种状态着实令人担忧。对广大学生来说,没有健康的身体很难胜任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学校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教学,真正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反之,让学生对体育厚爱有加简直是痴人说梦。显然,应试教育是学生素质下降的头号大敌。据笔者了解,在一味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标杆下,重文轻体并非个案,文化课挤占体育课,已是公开的秘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历来很重视,各地相关部门也要求学校强化体育教育,并为此经常下去监督检查该项工作,但大多是走马观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学校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课程表上体育课安排赫然在目,其实属于“应景”之物,检查组一走便“涛声依旧”。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不自觉地引导着学生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啃书本、争分数上,由于体育课“欠账“太多,结果直接导致学生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最近,教育部将体育考试成绩作为中学生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并称今后将在中考成绩中逐步加大体育考试成绩的权重(《新闻午报》报道),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在追求升学率的指挥棒下,广大学校如何真正有效地实施体育教育,还体育课以应有的位置,还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