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案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的写作特点;2.能力目标:体会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感的表达;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确台湾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反复诵读,体会诗的结构美、音韵美2.难点:诗人诉说分离之苦的情感递进三、学情分析1.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诗两首》之一《乡愁》;2.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诗词的朗读欣赏技巧,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不能充分表现个人情感观点;3.课程: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在学习前一首爱国诗歌《我爱这土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这首诗,本首诗以它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诗人浓厚强烈的思乡之情,表达了千万游子期盼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声。四、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1.余光中先生朗读音频2.名人朗读音频3.教学PPT4.《乡愁四韵》(视频+音频)五、教学方法1.以读代讲法2.创设情境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诗词填空——乡愁主题——《乡愁》(二)朗读1.老师范读,体会重音、节奏等;2.音频范读,划出诗句节奏;3.学生自由读,男女交叉读。(三)提问1.本诗有何特点?2.意象有哪些?代表何意义?3.找出量词和时间。4.体会感情推进(四)品读1.欣赏余光中先生的朗读;2.体味不同之处。——提问:读诗的最高境界?(五)背景1.介绍余光中先生和写诗背景2.深入体会诗的感情。3.再读。(六)拓展1.提问:还有哪些意象能勾起人们的思乡之情?2.小组活动:以“乡愁是。。。的。。。”为句式造句。并分享。(七)欣赏1.欣赏《乡愁四韵》(视频+音频)七、作业1.背诵全诗;2.仿写整首诗。八、教学反思1.创设情境需一气呵成。2.要深入需细化,即时板书很重要。3.老师讲的时候忘记用主问题牵引。(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诗人为什么特别强调这些词?)4.很笼统地呈现,学生无从抓手。5.对课堂时间预估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