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观《郑义门》有感 VIP免费

观《郑义门》有感 _第1页
1/4
观《郑义门》有感 _第2页
2/4
观《郑义门》有感 _第3页
3/4
观《郑义门》有感(一)文/吕婕初看郑义门,为其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赐的"江南第一家",宋元明三代正史为其列传,"十五代不分家、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的家族传奇而震惊。在婆媳同居而闹得鸡飞狗跳已不再是新闻的当下,几千人聚居如何有序、有治,且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秘诀应该就是他的家规――《郑氏规范》。《郑氏规范》,长达168条,治家、教子、修身、处事,涉及家政管理、子孙教育、冠婚丧祭、生活学习、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堪称世上最齐全的家庭管理规范,极具教化意义。正是这种智慧,指引着这个家族在历史长河中前行。《郑义门》动画片深入挖掘"郑义门"168条家规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家法如山》、《俭以持家》、《致力为公》等12个生动故事体现"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是"教化为先",小辈的郑桐因为外婆生病,没钱买药,偷了香炉、蜡烛台、戒尺等东西去卖,被家长们发现后,一向秉公执法的家长最后却选择了不惩戒和公开郑桐的行为,选择的是帮他一把,以教化代替惩戒。确实,言传不如身教,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真是说得人心服口服。"教"为教育,"化"是感化,即善于通过教育来启迪人、感化人,但其手段的高明程度却远非教育可比,它把政教风化、教育感化、环境净化等有形和无形的手段综合运用起来,既注重正面灌输道理,又注意结合日常活动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明事达理,潜移默化,其效果要比单纯的教育深刻而又牢固得多。正如郑四叔所说,惩戒不是目的,只是教化的手段,如果有利于族人向善,虽万难而行之。这也就是郑氏家族得以延绵不绝的原因之一吧,既遵守规范又善于教化,能达到促使族人向善的目的,正如郑桐最后留下的眼泪,他是打心眼里知道错了也再也不会误入这样的歧途。联想到现在,有多少人会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网络上遍地都是愤青,现实中也多有一点点误会就拳脚相见的事,以宽容感化人,以行第1页共4页动教育人,促使整个社会向善,这样的人和事能多一点,再多一点,虽万难而行之啊。另一点是"防微杜渐".所谓防微杜渐者,以事虽小,而不防之,则必渐大,渐而不止,必至于,不可杜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便有"防微杜渐"之说,即防止不好之量变发展为质变。《道德经》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在老子看来,人之所以"常于几成而败之",就是因其不能始终做到防微杜渐。《韩非子》亦有云:"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者也。"即言事物发展是一个由易至难、由细至巨的过程,故必须要"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这对我们年轻干部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点。刚开始工作,有热情有决心,刚正不阿,慢慢的,看多了所谓的机关作风,慢慢的可能学会了敷衍和应付;甚至是看多了不好的行为,自己不知不觉也觉得做一点小坏无所谓,那就可能走上被腐化的道路。有了规矩,自成方圆。郑氏族人勤俭持家、清廉为官的背后,是家风文化的潜移默化使然。我们每一个家庭,也许都不曾有成文的家规,但是家风却时时刻刻体现在我们身上,言谈待人处事,都是我们家庭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记。家是基础,是我们国家的组成单元,家风是民风社风的根基,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让郑氏家风中的精华传遍大江南北,家家都孝顺父母、兄弟团结、妯娌和睦、勤俭向上,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吾辈之幸也。作者单位:金XX县区区府办观《郑义门》有感(二)文/傅祎望过那一重重牌坊,白色的马头墙,黑色的砖瓦,苔痕点点斑斑。深色的门里,容留的是历史岁月的奖赏,是家旗累世的荣光,而渐渐鲜活起来的传世家规正演绎出这廉俭孝义的"江南第一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规"乃是中国人从小耳濡目染的,第2页共4页已融入第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之中。"家规"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深远的郑义门,以独特的家仪著称于世,所谓"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郑义门》的第7集《政力为公》讲述了当粮卡的郑濂,不卖人情,不受贿赂,讲述的是"官有正条,民有合约".秉公办...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观《郑义门》有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