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感想6篇【篇一】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工作中要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三个关系,并从人群、区域、领域等方面查找了弱项和短板。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三个关系”的核心要义,工作中突出“实事求是”,认认真真地把握和处理好“三个关系”,科学高效地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弱项。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顾近百年党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为了带领人民走上现代化道路、实现全面小康所作出的艰辛努力和不懈奋斗。通过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最大愿望。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此后,我们党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拓展和深化小康社会目标,从小康到全面小康,不断提出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显著成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我们对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必须全力以赴去实现”,充分彰显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决心。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弱项。实现全面小康,就要全面脱贫。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脱第1页共11页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已经接近完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领导下,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到2020年2月底,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同时也要看到,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打赢的,还面临不少困难挑战,有不少短板弱项要补,决不能松劲懈怠。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就是提醒我们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当前,未全部脱贫的贫困县、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新冠肺炎疫情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困难、扶贫项目停工等突出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此外,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人存在致贫风险,脱贫攻坚工作仍需加强。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强化问题意识,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就一定能够达到“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人口要全面、区域要全面”的要求,交出合格答卷。实现全面小康,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航船要抵达全面小康社会的彼岸,需要中国共产党为这艘巨轮掌好舵。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历史节点,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必须坚决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第2页共11页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