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简易)【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方法与过程目标:比较阅读,体味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情感态度目标: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教学难点】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炮台,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八里桥打败清军,直攻北京。10月,英法联军在汉奸(龚自珍之子)的指引下,焚掠圆明园。后与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使中国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和主权。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以人类的良知,痛斥了英法联军的罪恶,深切同情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二、作者简介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伟大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九三年》等。三、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1)给加粗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惊骇()瞥()见晨曦()珐琅()箱箧()dàng()然无存丰功伟jī()眼花liáo()乱(2)填空。雨果(1802—1885)国作家,代表作品有:、《九三年》。2.听读课文。3.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什么主旨呢?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四、精读体味1.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学生采用圈点法阅读课文)2.作者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总评:“世界奇迹”;分述:①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②具体讲加元中之物;③耗费了巨大劳动;④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3.找出作者讽刺、谴责英法联军的语句。“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全部赞美”。4.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到什么作用?反语。产生极其尖锐的讽刺意味。五、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一)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来看,雨果的立场和态度是怎样的?(二)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但雨果是一个法国人也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对待这件事他是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的罪行,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这里充分表现了他的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以及胸怀博大。六、拓展训练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1.教师启发A.你对雨果产生什么感情?对他的观点如何评价?B.英法联军的罪行,其根源是什么?C.雨果希望有朝一日法国政府将赃物归还中国,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D.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觉悟和进步?E.雨果对亚洲文明,对中华民族创造力作了高度评价,今天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的复兴时期,雨果的评价对坚定我们民族的自信心有什么作用?2.学生漫谈、打初稿七、课堂小结拿破仑曾经预言:“中国是一头睡着的雄狮,当它醒来时,全世界都将为之颤抖。”的确,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尽艰难坎坷,正大步走向繁荣富强。我们是祖国新一代的建设者,必须要努力学习,发奋图强,决不能让历史历史剧重演。记住,落后就要挨打。让雄狮怒吼吧!八、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2.写一封给雨果的信,谈谈自己读罢课文的感受;3.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