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人情与世态人情与世态第三单元第三单元人情与世态第二课李逵负荆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第五课高考导航2学习目标3课前预习4名句欣赏5课堂互动6随堂练习7经典晨读1第三单元第五课经典晨读第三单元第五课水调歌头游览宋·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①,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殿虹霓②。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③。谪仙④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⑤,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简介】《水调歌头》,词牌名。同前。第三单元第五课【注解】①武陵溪:即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那条进入桃花源的小溪。②虹霓:即彩虹。③金徽:即瑶琴,古琴。④谪仙:指大诗人李白,号谪仙。⑤朱唇丹脸:这里指代美女,仙女。第三单元第五课【故事】这首词,黄庭坚用幻想的形式,描写神游“桃花源”仙境的情形。描绘了仙境的美妙和自己入境的欢快与寻求,也表达了自己和世俗社会格格不入的品德格调。仙草青翠欲滴,是怎样的碧绿啊!春天来到武陵溪上,溪上夹岸桃花无数,正怒放盛开,一片红霞。桃树枝上,有可爱的黄鹂在婉转歌唱。我想穿过桃花林寻找那进入桃源仙境的幽路,却径直走到了白云深处,那里浩浩荡荡的大气正展示着一道五彩缤纷的虹。又恐怕桃林深处,给红艳艳的露水打湿了衣服。第三单元第五课坐在白玉石头上,斜倚着白玉枕头,我轻轻地弹着瑶琴,希望高山流水遇知音。可是知音难寻,不知诗人李白在哪里,没人陪伴我用白螺杯痛饮。我到这仙境,是为了寻找灵芝这种高洁的仙草,不是为了追求朱唇丹脸的美人。不然引吭长啸又为了谁!沉醉中舞步飘飘下山去,明月也跟着我一同回!第三单元第五课高考导航第三单元第五课(2014年高考江苏卷)(原文在第三课上)15.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首先要明确“蜡烛”是比喻,以及这个比喻的表达效果;其次要理解“曾借着它”“照亮了以前”“开始昏暗”“永远熄灭”等关键词语的含义;最后还要结合作者要表达的主旨意义思考。第三单元第五课【答案】“蜡烛”的比喻,写出了安娜死亡前意识从异常清醒到渐趋模糊、直至消失的过程。这句话表现了安娜临终前的内心感受,又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安娜之死的总结。画龙点睛,暗含着作者的喟叹同情。【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重要语句”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一种是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语句,一种是内涵较为丰富的承载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哲思的语句。第三单元第五课学习目标第三单元第五课1.了解本书的成书经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积累重点字词。2.在自读过程中把握故事情节,能够在写作时运用细节描写及个性化的语言。3.品味小说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感悟“世间只有情难朽”这句箴言。第三单元第五课课前预习第三单元第五课1.读准字音老鸨.(bǎo)钗钏.(chuàn)青丝绦.(tāo)饯.(jiàn)行唱喏.(rě)掣.(chè)脱吁.(xū)气赎.(shú)身掯.(kèn)勒第三单元第五课2.解释词语(1)沦落:流落,沉沦。(2)发市:商店一天中第一次做成交易。(3)门限:门槛。(4)掯勒:刁难。第三单元第五课3.走近作者冯梦龙,明末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字犹龙,一字子犹,又字耳犹,别号龙子犹;又曾自称冯仲子。其室名墨憨斋,故常自题为墨憨斋主人。他用过的笔名,尚有姑苏词奴、吴下词奴、顾曲散人、前周柱史等,“三言”序曾分别署名茂苑野史、绿天馆主人、无碍居士、可一居士。有人曾说古今文人别名之多者,无一人可比得上冯梦龙。第三单元第五课冯梦龙明万历二年(1574年)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弟兄三人都是文坛名人,哥哥冯梦桂是画家,弟弟冯梦熊是太学生、诗人。年轻时,他除了像一般读书人一样,准备应考以入仕外,也出入青楼酒馆,并已开始收集及编辑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