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2概率的意义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的概念.数学思考通过实验活动,体验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与频率的关系,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是密不可分的.解决问题会根据概率的定义求事件发生的概率.情感态度通过实验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重点概率概念的形成过程及理解.难点概率概念的理解.板书设计抛掷硬币实验概率的定义历史上的实验思考课后反思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掷硬币实验在同样条件下,随机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它发生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下面通过实验来讨论:每位同学掷硬币50次,并记录实验结果,制作“正面向上”的频数分布表,求出“正面向上”的频率.学生动手做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制作频数分布表,计算频率.教师关注学生实验是否正确积极,并统计学生的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说明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规律的,并通过大量的实验估计随机事件学生可能性的大小,为学习概率的概念做准备.活动2历史上的实验历史上,有些人曾经做过成千上万次抛掷硬币实验.实验者抛掷次数(n)“正面向上”次数(m)“正面向上”频率()棣莫弗201810610.518布丰404020480.5069费勒1000049790.979皮尔逊1200060190.5016皮尔逊24000120120.5005教师展示数据,并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学生观察数据,与自己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寻找数据的规律,并得出结论.展示历史上的实验结论,进一步说明,我们实验的结果不是偶然的,增加了实验的说服力.同时还可以看出历史上的科学家为了证明科学事实,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不惜耗费大量的精力做重复实验,值得我们学习.活动3实验结论通过观察自己实验的数据和历史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正面向上”的频率在0.5左右,并且抛掷次数越多,“正面向上”的频率越接近0.5.学生尝试归纳结论: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时,“正面向上”与“反面向上”的可能性相等(各占一半).教师关注学生归纳结论是否正确.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活动4概率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对频率有新的认识吗?教师讲解概率的定义,一般地,在大量重复实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为P(A)=p.关注学生对概率定义的理解情况.学生理解概率的定义.使学生正确理解概率的定义,获得新知.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5思考1.事件A学生概率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当A是必然发生的事件时,P(A)是多少?3.当A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时,P(A)是多少?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1)0≤P(A)≤1;(2)P(A)=1;(3)P(A)=0.教师关注学生思考问题是否正确.加深学生对概率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活动6练习下表记录了一名球员在罚球线上投篮的结果:投篮次数(n)50100150200250300500投中次数(m)286078104123152251投中频率()(1)计算表中的投中频率;(2)这名球员投篮一次,投中的概率是多少?教师关注学生对概率概念的理解情况.学生尝试练习.(2)0.5.通过反馈练习实现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活动7中考链接(2005·佛山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一定是偶数B.投掷一枚均匀硬币,正面一定朝上C.三条任意长的线段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D.从1,2,3,4,5这5个数字中任取一个数字,取得奇数的可能性大2.袋子里装着两黄一白共3个乒乓球,每次从中摸出两个,摸完放回,以使下次再摸,共有10人摸球,每人摸15次,结果记录如下:人次两黄一黄一白第1人69第2人411第3人411第4人510第5人78第6人312第7人510第8人69第9人69第10人312教师关注学生练习情况,解释概率大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但不是一定大,所以出现“一定”等词汇一般都是错误的.选项A、B、C显然都是错误的,D中奇数的个数比偶数的个数多,因此任取一个数字,取得奇数的可能性大.学生尝试练习.通过反馈练习实现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通过解决中考题激发学生解题的信心和兴趣.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1)在这个实验中,“摸出2个黄球”和“摸出1个黄球1个白球”都是什么事件?(2)在第4人实验中,摸出“2黄”的成功率是多少?在第10人实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