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播州区尚嵇小学张明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利用数据间的关系提出并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对比、合作、交流,理解复式统计表产生的意义和必要性,培养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能力,树立统计观念。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产生的意义和必要性,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教学准备:PPT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师生交流:同学们,你们的课余都喜欢做什么?现在我们来看这些课外活动(课件展示),如果让每个同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项,你准备参加什么呢?我想知道参加每种活动的有多少人,该怎么办呢?【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1.复习旧知,铺垫新知:(1)收集数据:统计一下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每人限选一种)。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男生和女生喜欢的活动会一样吗?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2)整理数据: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问题1:观察统计表,能验证你刚才的想法吗?问题2:从统计表中还知道哪些信息?在使用统计表时有什么发现?(3)分析数据: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2.对比分析,引发冲突。(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这两张表统计的都是活动和人数这两项(这叫单式统计表),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2)提出问题:最喜欢看书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最喜欢踢球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3)引发冲突: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方便吗?(学生讨论,尝试操作并交流)3.合并表格,揭示课题。(1)合并表格,认识“表头”。(2)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统计的内容有三项)(3)揭示课题:复式统计表。4.解读信息,体验优势。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1)男生最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女生呢?(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新课教学的主体,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从复习二年级上册学过的单式统计表入手,把握学生知识的起点,通过对比分析,引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合并创造一个更简洁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1、(课件出示)尚嵇小学三(2)班学生喝牛奶情况统计表。(1)出示统计表,让同学们观察并获取信息,最后思考并交流题后的问题。(2)引导同学们思考:看着这张表,你还有什么想说的?【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同时进一步理解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能进行比较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2、练习课本第38页第2题。(课件出示,学生练习并交流汇报)【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巩固运用复式统计表,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四)回顾总结,积累经验:1.回顾课堂,畅谈收获: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2.说说作用:现在我们既学习了单式统计表,也学习了复式统计表。那么你觉得什么时候用单式统计表?什么时候用复式统计表?【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畅谈收获让学生重温回顾本课内容的同时,也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