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不尽的激情——记西吉县吉强镇义务电影放映员惠旭升老师先进事迹惠旭升,回族,现年36岁,宁夏西吉县吉强镇夏寨小学教师,吉强镇夏寨小学义务电影放映队队长。1998年,中宣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出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号召。惠旭升就打定主意,成立一支义务电影放映队,要把先进文化和科技知识送到偏远山区,送到百姓家门口。这一想法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同意他使用学校希望数字电影院线,组建夏寨小学义务电影放映队。1998年10月,惠旭升组建了夏寨小学教师义务电影放映队。13年来与2名教师牺牲双休日、节假日等休息时间,深入镇内外40多个村庄、社区、学校,义务放映电影900多场,行程9万余公里,受益观众达上万人次。教师义务电影放映队受到城乡百姓的广泛欢迎,被誉为“精神文明的播火者,雷锋精神的传人”。十几年来,惠旭升的夏寨小学义务电影放映队的足迹遍布西吉各地,无论是喧闹的城区,还是偏远的山村,无论是学校、村庄,还是集市、社区,哪里需要,他们就到哪里。他们不仅送去电影,还把农业实用技术资料和致富信息送到乡村。他们披星戴月,风餐露宿,风雨兼程,含辛茹苦,一次又一次,一轮又一轮地为偏远山区的农民送来欢乐,送来精神食粮,送来电影里多彩的世界把一幕幕美好的时刻和欢乐的场景留在了群众的记忆里,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近年来,他们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电影“2131”工程的有利契机,深入做好“电影、农村、教师”三篇文章,推进科技助农、电影培训、道德教育、绿色生态等工作,使服务人民、传承文明经常化、规范化、阵地化,续写了农村教师的新辉煌。吉强镇共有25个自然村,绝大部分地处山大沟深的偏远地区,路程最远的有四五十公里,有的地方要翻越几座山岭才能到达。山路多是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惠旭升他们只好自己用手推车把机器设备推过去。就这样,多年来,惠旭升每年放映影片都在100多场。无论是炎热多雨的夏季,还是风寒刺骨的严冬,他都推着手推车风雨无阻,从来没有耽误过一次电影放映。每当看到乡亲们提前来到放映点等候夜幕降临或聚精会神观看的情景时,惠旭升心里就感到无比满足和格外充实,所有的辛劳都化成了欣慰和幸福。大坪村有一位76岁老奶奶,从来都没有走出过深山,她在上世纪70年代看过几场黑白电影,就再也没看到过电影。得知这一情况,惠旭升推着手推车,踏着崎岖山道的积雪,走了四个多小时的路程来到这位回族老奶奶家中,当天晚上连续放映了3部彩色故事片,凌晨3点多钟才结束,乐得老人全家通宵包饺子、煮牛肉、拉家常。在惠旭升的身上刻满了长期辛苦劳累的痕迹,外貌看去远远大于今年36岁的实际年龄,乡亲们说那是风餐露宿、饱经风霜的纪录,但惠旭升却毫不在意,他总是说“为了农民,我苦点累点算不了什么!”从兼职电影放映员工作的第一天起,惠旭升就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说:“我从小就对电影十分痴迷,那时候感觉电影好稀奇哦,只要听说哪里要放电影赤脚跑上两三个小时也要赶去看个痛快。”惠旭升说,“电影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教育阵地,自己一定要运用好电影的教育功能,向农民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产品。”平时虽然工作任务重,时间紧,但他在保证教学工作完成之余,拖着疲惫的身躯,还要利用时间合理安排给学生播放电影,每次播放电影时,学生们特别高兴,蹦跳着跑进电影教室,,看见学生们的高兴样,他也就把疲惫丢在脑后。三年以来,学生们每次见到他都亲昵的尊称他为“放电影的老师”。1999年7月,应县团委、县党校的邀请,惠旭升老师去县党校为全县村支书及周边群众放映,时间为7天,在这7天里,正值中心校统一考试、阅卷。他白天去学校阅卷,下午回家很快的随便吃一点饭,赶最后一趟公交,就和同事一起去5公里以外的党校,准备晚上的工作——场外播放电影,从电影屏幕的搬运到安装定位,从电影播放器到扩音设备的搬运、安装、调试,累的是满头大汗,也顾不上擦汗。等到电影顺利演出时,他才能抽出时间来擦擦汗,然后和观众们一起高兴地欣赏着电影中的画面。每晚两场电影放完后,接着又是一次汗流浃背,得把每件电影设备小心的卸装,然后放回固定的地点。晚上12点,距离县城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