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8、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时数2教材解读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1994年美国发生的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出自己的儿子,在一片废墟中坚持不懈地挖掘了38个多小时,最终成功救出儿子以及儿子的十四个同学。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着父亲在其他人感到绝望时他一直心存希望?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着儿子在黑暗的废墟中始终等待着父亲的援救?是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是父亲深沉、伟大的爱。学情分析这单元紧紧围绕“人间真情”这一主题,讲述了素不相识的人之间的友爱(《炊烟》《赏花》);乡邻之间的关爱(《古井》),以及学生们深沉博大的父爱(本课以及《新年礼物》)。前两课已经初步学习了体会句子的方法,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也是这一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文章文字浅显,学生不难读懂,并能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并从中受到启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0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文本的内容,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力量。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3、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语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从中引发开去,珍惜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爱,学会感谢父母。教学重难点1、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而自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预习作业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板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一直挖了三十六个小时爱相信儿子相信父亲一定会来救他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板块教学预设学生学习清单一、谈话、激情导入二、自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三、小组合作、品读课文、交流评析。1、同学们,你知道最疼爱你的人是谁吗?(父母)是的,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父母对我们无比博大的爱,所以父母成了我们最信任的人。想一想生活中父母对你的关爱,哪次让你感受最深?学生回忆与父母发生的感人的事。2、地震中的父与子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对父子。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边读边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2、引导学生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在1994年美国华盛顿发生了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出自己的儿子,在一片废墟中坚持不懈的挖掘了38个多小时,最终成功救出儿子以及儿子的十四个同学。1、自读课文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些下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外貌等语句来品读。2、如果你有了感动就与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把感动传递给别人。3、谁愿意把感动与大家一起分享?全班交流朗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他人的发言中汲取有价值的观点。(1)第3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的说。父亲的意志坚定。(2)第5段“……他便埋头接着挖——父亲不肯放弃。回忆与父母之间发生的感人的事,说给同学听。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画出来,并思考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试着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感动)四、感情朗读,升华理解。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3)第8段“他挖呀挖一直挖了三十六个小时——父亲坚持不懈,疼爱儿子。(4)第9段“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儿子的先人后己,与父亲心心相通。1、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朗读给同学听。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父亲的坚决,儿子的信任。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父亲和儿子各有什么样的感受?2、如果你是在地震中刚刚获救的阿曼达,你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