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例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章生动记叙了邹忌用委婉的方法劝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的故事。本篇课文故事趣味横生,人物形象鲜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认识和积淀古代优秀文化。文章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不愧为古代历史散文中的名篇。(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1.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2.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词汇和特殊的文言句式。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4.体会“讽谏”的妙处,和今天借鉴的现实意义。5.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重点确立为:朗读课文,疏通文句,积累文言词汇和特殊句式;突破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通译课文,教师点拨为辅的熟读、巧练疏通文字。难点为:让学生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并体会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意义及其在今天借鉴的现实意义。突破方法:可让学生创设表演剧中人物,走进人物内心,品味人物形象,赏析邹忌的纳谏艺术。(三)教学法指导将采用以下教法:1.导读法:教师讲解前进行示范朗读,注意字词的读音,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2.点拨法:教师指导学生找出重点文言词汇和特殊文言句式,进行点拨教学,学生扫除障碍疏通文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学法:1.角色表演法:请四名同学分别扮演邹忌、妻、妾和客,教师点拨学生分析理解所扮演角色的身份,揣摩其语气的不同。这样做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2.小组合作法:学生在明白文章的意思后,小组采取合作学习,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想根据课标要求,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本课安排讲授二课时。第一课时: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文意;遇有读不通的地方,提出疑问,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或查找资料、请教老师,以期课文学习目标1、2的完成。并布置下节课任务:1.学生编演课本剧;2.编写本课文言文字词习题。第二课时:学生展示课本剧,师生交流探讨。在课堂中,将课文学习目标3、4、5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引用俗语,巧妙导入”、“演员展示,学生评价”、“人物分析,领悟道理”、“实战演练,小组比拼”、“教师小结,布置作业”五个步骤展开教学,分别从内容、写法、人生启示等方面予以分析,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实施:下面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一、引用俗语,巧妙导入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可是逆耳忠言让人心情不爽,那么怎样使忠言利于行,而不逆耳呢?让我们一起看看邹忌是怎样把忠言包裹了顺耳的糖衣,让齐威王笑纳的吧!(导入设计:引用俗语,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兴趣,语言简洁使学生快速进入情境。并且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课本剧表演。)二、演员展示,学生评价1.学生自己确定好编剧、导演、剧中角色,合作组成小剧团表演课本剧。2.其他同学认真观看,对表演者进行评价。(此环节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揣摩人物的心理,为下一步人物性格分析做铺垫,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三、人物分析,领悟道理本环节可通过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品味邹忌的讽喻说理艺术,领会邹忌在小事中悟出大道理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并获得启示,来实现本文教学难点突破的目的。师生互动精彩片段:师:我们已经翻译了课文。谁愿意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张辉:课文讲述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故事,妻、妾、客都认为他很美丽,但是他却不这么认为,他反复思考其中的缘由,认为治理国家也是这样,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齐王,齐王接受了他的劝谏,齐国繁荣昌盛起来。师:讲述得很完整。谁有更简洁的表述吗?楚红阳:文章中邹忌用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