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案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穿越千年,去见证一场智者之间的较量。(板书课题,齐读)二、检查预习草船借箭的故事出自哪一部著作?(《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学生说: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作者?(指名说)[出示PPT][《水浒传》是由罗贯中续写完成的]看来罗贯中水平还挺高,谁来介绍罗贯中?[出示PPT](指名说)谁来介绍《三国演义》?[出示PPT](指名说)[出示地图]这是“三国鼎立形势图”,这里是(魏国),这里是(吴国),这里是(蜀国)。你能找到我们的位置吗?(指点)对,我们归属于魏国,幽州就是现在的北京,我们在北京偏西北一点。不过,“草船借箭”发生时,三国尚未建立,曹操还是东汉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握朝政大权;孙权是吴地的诸侯,为一方霸主;而刘备当时依附于刘表,还没有自己的地盘,“火烧赤壁”之后,才占据荆州,建立了蜀汉。谁来讲讲草船借箭时曹操、刘备、孙权三方的关系?(指名说)[不补充][学生: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攻取荆州,率马步水军八十三万,诈称一百万大举南下。与此同时,东吴的孙权拜周瑜为大都督,统领江东水陆兵。刘备战败后,由孔明出使东吴,故意激怒周瑜,一起说服孙权决意抗曹。][出示PPT背景介绍]简而言之,就是孙刘联合共抗曹操。孙权的全权代表是周瑜,周瑜手下有个鲁肃;刘备的全权代表是孔明。故事就发生在孔明、周瑜、鲁肃和曹操四个人之间。[出示PPT]我们可以用上这四个人的姓名来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指名说)三、紧扣孔明的一句话,理解孔明的智慧“草船借箭”成就了孔明的千秋智慧。(板书:智慧)其实啊,在《三国演义》中,周瑜也十分聪明,课文中间接地有所体现。我们也是聪明人,你能找到吗?对啊,课文开头周瑜让鲁肃打探孔明“知也不知”的事情就是周瑜对曹操施反间计的事。这个故事也很有趣,谁知道?给大家讲讲。(不补充)[蒋干和周瑜是小学同学,他来了,周瑜当然是设宴款待,自己倒喝得大醉,就与蒋干同榻而眠。蒋干就发现了一封信,是曹操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投降书啊。又偷听到“江北有人来联系”的密谈,蒋干就盗书而跑,回去禀报曹操,曹操一怒之下,杀了蔡瑁、张允。其实,曹操马上就醒悟了,只是后悔已晚。]周瑜的“反间计”成功地除掉了蔡瑁、张允,削弱了曹操的军事力量,同时也显示了他的个人智慧。如此聪明的周瑜在与孔明的斗智中,却始终占不上半分便宜,以致于临死时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这不禁让我们心生疑问:这孔明到底是个什么人物啊?课文中孔明的一句话可以回答:[出示PPT]齐读: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这句话得细细理解。[出示PPT](指名读)“通天文”是说(会看星相,观天气);“识地利”是说(会利用地理优势来进行攻击或防守),“知奇门、晓阴阳”是(奇门、阴阳都是中国古代术数的一种,:是说能够根据奇门、阴阳之术来推算吉凶祸福,用以趋吉避凶。)“看阵图”是说(要懂得破阵),孔明不是有个八卦阵么?“明兵势”就是(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双方情况,知已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全面是说方方面面的情况都要了解,比如说双方兵力的多少、战斗力的强弱、主帅及将领性格特点、用兵习惯、之间关系如何,有没有什么矛盾等等。比如,前面提到蔡瑁、张允,周瑜就是在探查曹营——“明兵势”时发现两人“深得水军之妙”才设计除掉二人的。这句话是说作为将领,不会这些,就是“庸才”。孔明是在告诉鲁肃自己(齐说:通天文、晓地利、知奇门、晓阴阳、看阵图、明兵势)用现在的话说,这孔明啊,就是个全才、通才。这些是天生就会的吗?(当然不是,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达到的)说到这里,你想到什么了?(学生发言)是的,我们应该广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掌握各种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我们这就去看看孔明的“才艺”——分析人物形象。本文的人物描写以什么为主?(语言描写)我们就从人物的语言入手。[出示PPT]快速默读课文,重点注意人物语言描写的部分,把你认为能充分表现孔明“才艺”的语句划下来,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