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鸟语》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角度理解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2、学习文章充满活力的语言,揣摩运用其独特、丰富的描写角度和方式。3、领会重点词句的内涵,把握作者的精神追求,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知识链接】郭枫:江苏徐州人。后在台湾生活。他常常通过对黄淮平原的回忆,表现出他对故乡的真挚热爱之情。郭枫的《蝉声)、《异乡人》、《老家的树》、等脍炙人口的佳篇。郭枫作品风格灵秀而飘逸,他的散文就象一首首怀乡的赋,有诗情之美,恒常以充满爱的眼眸,去凝视心灵。30年茫茫人海的打滚,仍如孩子般憨稚,甚至在绝对的静谧中听见盈盈于耳的天籁。这种细腻专注于每个当下的真挚,就像“禅”的境界,创造出情融于景、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涵义深远。他的散文有对台湾社会现象的审视,多视点多角度多层次地剖析社会丑态和病态。【课前先学】1.词语积累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婆娑()奇崛()爽飒()谛听()红喙()悒()郁奢侈()桎梏()微醺()鹧鸪()缥缈()敛起()sī()磨liáo()亮急zhòu()荫yì()chàng()然huǎnghū()Bān()驳寂liáo()cāng()桑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直线划出描写山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鸟鸣的句子。【整体感知】1、在写鸟鸣之前,作者还写了些什么内容?这些内容起到什么作用?2、山也有“心灵”?怎么理解“山的心灵”?3、题目“空山鸟语”如改成“聆听鸟语”行吗?为什么要强调“空山”?【合作探究】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描写“两只鸟的对唱”的部分内容,思考:1、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鸟鸣什么特点?二、认真阅读写“鹧鸪的鸣声”内容,思考:1、作者改变了手法。他不是简单的用比喻,而是展开了大胆的想象。他想到了什么?2、梦中的江南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选取一幅场景,发挥想象,作者可能在这些场景留下怎样美好的回忆?三、作者最后说,“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联系全文,你能说说作者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拓展延伸】课文中采用比喻、想象和拟声词来描摹鸟鸣,试造一个片段,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描写鸟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