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VIP免费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_第1页
1/15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_第2页
2/15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_第3页
3/15
1《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难点:学生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教学重点: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2.能够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知道跟弈秋学弈的两个人的表现不同,明白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5.能够说出学习课文后的体会。一.板书课题,疑问引入:1.板书"文言文"和课题"学弈",初步了解文言文并解释课题的意思。2.观察课文插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明白两个学弈人的不同表现。3.疑问引入:这位看下棋的老者是谁?他与这两个下棋的孩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来学习课文。二.读通课文: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清楚。2.指读,评价并正音。3.学生再练读。4.指读。5齐读。6.小节过渡:下面我们来理解课文的意思吧!三.理解课文:(一)根据注释,疏通全文。1.学生根据课后注释自主理解句子的意思,不会的地方小组商讨。2.学生交流汇报(出示小黑板):①你都理解了那些句子的意思?是什么意思?②有什么地方不理解,提出来。③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讲课文的意思9(二)引读课文,加深理解。引读设计内容:(1)弈秋是谁?(2)让弈秋干什么?(3)跟弈秋学弈的两个人表现有什么不同?(相机板书: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思援弓缴而射之)(4)后一个人与前一个人相比学习效果如何?(相机板书:弗若之矣)(5)是最后一个人的智力比不上前一个人吗?四.感悟道理,谈出感受1.不是智力不如别人,为什么"弗若之矣"?(引导并相机板书:专心致志三心二意)2.从这两个学弈人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3.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五.练习诵读,读出韵味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这一课你学会了吗?为什么学会了?2.回去之后,把自己心得体会写下来,好吗?板书设计文言文26学弈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专心致志)弗若之矣一人思援弓缴而射之(三心二意)第二课时《两小儿辩日》教学目标1、照注释,一字一句地通过自己努力,和小组合作,把课文读通读懂。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认识自然,探索客观事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一、提示课题1、今天学习第30课《两小儿辩日》(齐读课题)2、学生汇报预习收获。3、根据学生汇报,补充有关知识。二、展示目标我们已经学过文言文《对弈》,你能结合学习文言文的体会和本课要求,说说这篇课文我们该完成些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明确重点学习任务)三、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初读课文。2、学生谈课文大意。(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将学生意见分歧较大的词句写在黑板上)3、质疑:在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二)小组交流1、重点理解分歧较大的词句以及不懂的问题。2、小组内质疑、释疑。(三)汇报讨论,交流情况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查字典或联系旧知识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突破教学重、难点。(1)住关键词理解句意。(2)古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理解词意。同样的,“知”可以变成什么词?(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同桌互说。4、指名说。5、集体评说。6、想一想: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7、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8、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引发学生争辩,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9、刚才你们已经深入理解了内容,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吗?(学生运动自由组合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指导学生把两个孩子说话的语气表演出来。)10、大家再读读这篇课文,看谁能把两个孩子说话的语气给读出来,齐读课文。(五)自方法,背诵课文1、理解课文结构,即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2、自己背诵课文,比比谁背得快,背得巧。3、指名背诵,说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