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美术》课堂实录湛江市遂溪县大成中学罗福文《中国民间美术》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16课。本课的内容与劳动生活紧密联系,而且还能让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理解劳动人民朴素的审美观,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中国民间美术》教学中采取了“亲密接触”新鲜事物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已普遍走进了美术课堂,其容量之大,图形功能之强及丰富的色彩和逼真的音响效果,在教学演示上起到了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但是对于民间美术这样的课题,仅靠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还不够,还需要大量“新鲜事物”走进课堂,让学生更直观、更直接地去“亲密接触”,调动起对新事物、新问题、新知识的探索兴趣。我特意把《中国民间美术》安排在寒假过后新学期开学时,上了一堂“亲密接触”新鲜事物的美术课。以下是我对部分片段实录进行的整理。课前准备:一、于寒假前的最后一节美术课布置学生利用寒假回家乡过年的机会留意和搜集身边的民间美术形式;二、我多年积攒的一些民间美术品;三、我将多个民间挂件装饰于墙上,学生一进美术教室就带入了民间美术那纯朴的艺术气氛中。片段一:娓娓导入,引出课题教师:掐指一算,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过去将近一个月了,但是特别令人难以忘怀,这是为什么?学生1:可以收到红包。学生2:平时在各个地方工作的亲人都聚在了一起,很热闹。学生3:有表演看,比如舞狮舞龙。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本人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利用民间美术营造了喜庆热烈的节日气氛。比如,春节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春节刚过,湛江地区的年例陆续开始了。在湛江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可以说“年例”是湛江农村的第一大节日。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品味的不断提高,年例已不再是单纯的“吃节”,其文化品味也越来越浓。开展舞醒狮、游神、演大戏,放花炮等多项活动,祛除凶灾恶毒,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身健康和国泰民安。吸引了八方来客,热闹非凡,客人探亲访友的同时,又能够欣赏多姿多彩的民间节目,其乐无穷,对于主人客人都是难忘的记忆。在本节课,我要跟大家一起来领略中国民间美术光芒四射的魅力(屏幕出示板书:中国民间美术)。(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在第一时间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教师设疑:其实,在我们的家乡湛江,就有一些全国闻名的民间美术样式,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湛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有哪些吗?1学生1:遂溪醒狮学生2:雷州石狗(石雕)学生3:吴川飘色学生4:东海人龙舞学生5:过年贴的门神学生6:我家乡的古民居……教师:民间美术的范围丰富,特别重要的有剪纸、年画、皮影、泥塑、玩具、装饰品等,民间染织、刺绣也属于民间美术的范畴。【亲切交谈,娓娓道来,直奔主题。教师布置学生利用寒假回家乡过年的机会留意和搜集身边的民间美术,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观察美和发现美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片段二:调动多感官,亲密距离接触民间美术教师明确:同学们都积极发言,表现得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湛江特色的民间美术。通过屏幕依次展示:文车醒狮、建新苏二村的古民居、雷州石狗、东海人龙舞、吴川飘色等民间艺术图片。教师:大家想不想亲密接触这些新鲜事物?同学们一阵欣喜,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被点燃,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师:好,马上满足大家的要求,但是老师也有一个要求,请同学们从造型、色彩、纹饰、材质、技艺五方面细致观察,轻轻触摸,然后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述每组民间美术品的艺术特色。学生:没问题。我将学生分为五组,把所搜集到的民间艺术图片分类后,发到了每组学生的手中,有的学生对醒狮的形态赞不绝口,有的学生对古民居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叹为观止,有的学生被石狗的憨态所吸引,有的同学仔细观察人龙舞的服饰,也有的同学小心翼翼的抚摸飘色精美的图案……新鲜事物使美术课堂如此鲜活,与民间艺术品的亲密接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学生通过亲密接触“新鲜事物”,在教师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