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三篇》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筛选文章信息,抓准表达作者思想的语句;2、正确解读作者思想,品味其中所蕴涵的生命哲理;3、培养崇高的生命意识,健康人生,和谐生活。教学重点:解读前两篇课文中的生命理念,并能由此深化对生命实例的认识;理解第三篇课文中关于生命践行的启示。教学难点:提炼前两篇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深入理解作者的生命理念。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博士介绍:在中国,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的第五大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在中国每两分钟有1人自杀死亡、8人自杀未遂;目前,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这说明现代的人越来越脆弱,对生命轻视。那我们如何对待生命呢?又如何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呢?那就让我们从《短文三篇》中寻找答案。二、基础知识介绍:1.作者简介(1)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蒙田出身贵族,祖上是波尔多人,他早年学习拉丁文,在波尔多市念完中学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思考。后来,他在政府部门任职,成为波尔多市议员,并两度被选为波尔多市市长。1562年他皈依天主教;1572年在他父亲死后才开始撰写《随笔集》。(2)帕斯特尔(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3)罗伯特•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和父亲。他和他的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主要著作《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2.文体常识随笔:是散文中特殊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是一个新观点……散文与随笔的区别:随笔主“理”,是说理的,重“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重“自白”色彩,较为热烈。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1随笔与杂文都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但是也有区别:首先表现在取材上,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上比杂文要“软”“淡”一些(多为二、三流题材),往往是“小中见趣”。其次表现在笔调上的区别,杂文“犀利”,往往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较为“闲适”,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另外还表现在语言色彩上,杂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引自刘锡庆《“随笔”随谈》)自主学习:生命理念1自由朗读《热爱生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勾画摘取原文词句简要作答:1、生命有哪些缺憾?2、如何弥补这些缺憾?(从原文中找句子理解作答)明确1:短暂、脆弱明确2:弥补短暂——欣赏生命美好,追求生命价值(插入李灵例,08乡村最美女教师,学生谈感受)弥补脆弱——提高完善自我,努力造福社会(插入霍金例,学生谈感受)《信条》2朗读《信条》,你发现了哪些生活、做事和为人的启示?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明确:1、对自己:健康生活,承担责任2、对他人:平等、尊重、诚信、关爱3、对社会:观察、欣赏、思考(联系生活阐述)合作探究:重难点句子理解1、问:文章中说:“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明确:意思是说,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