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课程标准: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雅典卫城复原图现代欧洲地图一、雅典城邦出现1、雅典的地理位置及环境2、社会状况3、形成标志:公元前9~8世纪,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的设立。阿提卡地区有个4部落,每个部落包括3个胞族,每个胞族又有30个氏族。这些部落或氏族之间,长期纷争不休。问题探究问题1:是不是只有像希腊这种地理环境才能出现城邦?材料一遍布希腊的石灰石山脉把色萨利、彼奥提亚、阿提卡分割成肥沃的大平原,以及诸处的若干小平原。所有平原几乎均被群山环绕或一面向海。山脉构成了希腊领土的大部,且常为屏障,只有为数不多的关口和狭窄的山谷,陆路运输极为不便。此种地形促使各独立城邦得以发展。——《探寻古希腊文明》材料二城邦最早兴起于地中海东岸的小亚,由于周围都是外族人,所以人们集中生活在有城墙防御的城市内。在大部分希腊地区,由于地形破碎,岛屿繁多,间接促使许多独立的小城邦的出现。——《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但是也有一些国家像希腊一样细分成块的——比如苏格兰——却从来没有发展出城邦系统。反之,在希腊有许多相邻的城邦,如科林斯和锡西安,彼此间完全独立,却甚至没有让一个现代骑车人感到丝毫不便的自然屏障。而严格说来,希腊最多山的地区从来没有发展出城邦,要不就是到了后来才有的——比如,阿卡迪亚和埃托利亚(Aetolia)就有一种类似州郡制(CantonSystem)的东西。城邦在这些地区的兴起,则是到交往已相对容易的年代的事。——《希腊人》结论:历史发展的规律既有普遍性,也有独特性与个性。材料四法国年鉴学派就认为,历史中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是一些长期而深层的客观现象:地理气候、经济制度、社会结构和人口构成,加上根深蒂固的宗教观念、意识形态和风俗习惯,所有这些因素都远不是个人能力所能控制的。——《从马拉松到滑铁卢:改变世界历史的十五大战役》一、雅典城邦出现1、雅典的地理位置及环境2、社会状况3、形成标志:公元前9~8世纪,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的设立4、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促使希腊各个城邦在情感上形成一个整体的,有两个原因:一是《荷马史诗》,成为联系各部族的纽带,二是每过四年在奥林匹亚举行一次的运动会。希腊城邦之间纷争不断,但并非一盘散沙,是什么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呢?问题2:当时的希腊为什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就像古代的中国一样。问题探究材料五对当时的西域分为36国或48国一直心存疑虑(汉朝)……从飞机上往下看,新疆就像是一个硕大无朋的沙盘,在一道道赭红色的山岭之间是土黄色的荒漠,中间稀疏地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绿洲。以后坐汽车返回时,往往清早出门,汽车在一望无际的戈壁上持续行驶八九个小时,才出现了一片绿洲。其他时间整天看不到一个村落,出了绿洲有事绵绵不断的戈壁和沙漠。今天有汽车等机械运输工具尚且如此,在只有人力、畜力作为交通工具的古代,一个绿洲的人又如何去统治另一个绿洲?……因为要实施有效的统治就得派遣人员、传递消息、征收赋税、交流物资,而这些都是难以办到的,或者耗费巨大。这就是当时分为36国、48国的根本原因。——《历史学是什么》人口少,交通不方便,自然阻隔,城邦实力等因素,后来出现的两个同盟也没有统一希腊。直到最后马其顿统一了希腊。二、发展中的困境之一:政治纷争——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之二:经济冲突——工商业发展(一)政治纷争: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1、城邦的成员构成氏族成员:贵族平民:农民和手工业者奴隶2、政治冲突起因:表现:BC前632年平民暴动。对策:BC621年,德拉古颁布雅典第一部成文法。“德拉古的法典不是用墨水写的,而是用血写的。”评价:仍然……不可能……(二)经济冲突:工商业发展1、经济发展(1)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农业生产力大为提高(2)手工业和造船业取得进步(3)商业贸易日趋繁荣2、影响(1)促进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2)无权者要求分享政治权利,不满足于现状。3、派别之争“平原派”: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以巩固自身的既得权益。“山地派”:希望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