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人:段锦霞(二0二中学)一、说教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于1958年完成的新闻报道。原题有《布热金卡: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本单元的教学是新闻和报告文学,本报道不同于以往冷静客观,介绍事实的零度写作,笔尖常带情感,在客观报道同时,融入了记者主观情感和观感,是一种“印象式的报道风格。”表现在语言形式上,独特的呈现方式,一连串的否定句分布全篇,显示了作者的思考,鲜明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二、说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品味作品,体会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情感蕴含其中的写作风格,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2、以读促写,以写延读,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能够牢记历史教训,珍视生命,用于自省,热爱和平。获得情感教育。学习目标的制定(1)依据课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注重个性化阅读。具有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视野。注重涵养心灵,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2)依据教材。教材分析(3)依据学情。2000后第一届高一,奥斯维辛的记忆有些久远,唤起学生的情感教育,唤起共通的情感体验,珍视生命,勇于自省,热爱和平。三、说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作者突破零度写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访问奥斯维辛时主观感受当做文章主要内容,别具匠心的写作风格。情感密码潜藏在否定句中,“没有”“不该”“不须”,咬文嚼字从文字中品出作品的意蕴,走进作者灵魂深处。一读:阅读初体验,奥斯维辛的颜色再读:研读课文把握细节三读:否定表达突出情感问题设置遵循学生认知和情感逻辑。注意坡度,后半段,学生提到“奥斯维辛没有做祷告的地方”也是课堂碰撞的花火。祷告是人对上帝对话,祈求原谅,拯救。可是在奥斯维辛“人在哪里?”纳粹是杀人机器,是灭绝人性的魔鬼和野兽。犹太人是被屠戮的鱼肉,没有生命没有尊严,没有到祷告的价值和意义。奥斯维辛毁了诗,毁了人。四、说学法学生为主体,以读带写,以读促说。灵活运用速读、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五、说反思1、不要忘记从哪里出发,深究教材,为有源头活水来。2、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情感体验,利用好学生的生成资源。3、教学要注意梯度,也要走向深度。扩大视野走向其他文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