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坚定文化自信授课人:时明泉一、党和国家对文化自信的重视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在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在2015、2016两年间,习近平又对此有过多次论述:“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3、2016年5月和6月,习近平又连续两次对“文化自信”加以强调,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要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其语境更为庄严,观点更为鲜明,态度更为坚决,传递出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文化自信于是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5、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二、我们的文化自信来源于哪里?(一)源于优秀传统文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不可能有国家和民族的富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灿烂不熄,是人类社会唯一从古代存留至今延续不断的文明,是世界最伟大的文化奇迹、人类文明最璀璨的明珠。五千年文明孕育着丰厚的文化精华和养分。习近平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与其他国家平等友好交往的重要精神资源,是我们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二)源于红色革命文化20世纪前期中国历史的演进一直与革命相伴而行。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形成的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革命理念和革命文化,是20世纪中国文化最为夺目的文化景观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阶段,因革命斗争目标任务的不同、区域文化土壤不同,培育了各具鲜明区域特色的中国革命文化:建党时期以“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为核心的革命文化;土地革命时期以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为核心的革命文化;解放战争时期以西柏坡精神为核心的革命文化。中国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和民族独立需要培育和创造的文化形态,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化成果,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优质基因,为我们党、人民军队、民族注入了新的优秀文化根基。(三)源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结合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而形成的新文化,它以全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示中华文明的新形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