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记叙的内容。2、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现作用。3、感受细腻生动的描写,了解清晰明了的思路。4、积累词语,背诵全文。二、教学重点:积累词语,了解写法,品味语言,培养写作能力。三、教学设计:(一)、导入:放映《洛桑学艺》中洛桑表演长号的片断。同学们,这种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的表演艺术,就叫口技。它是艺人长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专心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是中华民族灿烂多姿的表演艺术宝库是一颗引人注目的璀璨的明珠,以其惟妙惟肖的表演把人们带入一个奇妙离奇的境界。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清代作家林嗣环的《口技》,(板书)(二)、诵读课文1、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揣摩口技艺人生动逼真的表演。2、学生自读,扫除语言障碍。(教师强调重点词语)(三)、疏通文意1、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有不懂之处讨论解决。2、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学生讨论解决疑难)(1)会宾客大宴(稍稍宾客其父)(2)但闻屏障中扶尺一下(3)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5)当是时(6)以为妙绝(7)中间力拉崩倒之声(8)不能名其一处也(并自为其名)(9)几欲先走3、展开合理想象,复述你认为最精彩的场面,其他同学可给予评价。(四)、合作探究(写法、内容方面)注: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补充、小组讨论,师生共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1、《口技》中表演艺人的技艺如何?那一个词最能体现出来?————————————————(善)2、“善”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1)道具——简单(侧面烘托)(2)表演内容——多、复杂(正面描写)(3)听众反应——身临其境(侧面烘托)3、找出描写听众反应的句子,并说明起了什么作用?4、文中两次提到简单的道具,作用何在?5、文中犬吠用“遥闻”,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6、救火场面连用五个“百千”,表达效果怎样?五、再次朗读课文,体现文中的感情。六、教学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口技》一文,作者通过口技艺人精心摹拟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听众的神态变化,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表演者技艺的高超。我们一方面赞赏口技艺人的技艺,同时另一方面也赞赏作者高超的文字表达能力。文中成功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给我们有益的启示。七、拓展延伸(展示教师对于文章的概括,由学生填空):一张,两三件,四方,听的五,六,心里七八,好似九,真乃十。八、布置作业:模仿文章写法,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刻画一个人物或描写一幕场景。九、板书设计口技善:(1)道具——简单(侧)(2)表演内容——多、复杂(正)——突出技艺高超(3)听众反应——身临其境(侧)